升龙城是安南的都城。
升龙城的正中央是安南皇宫。
做为安南李朝的开国君主,李公蕴自然是颇有一番雄才大略。
当见识到张九的火龙船之后,李公蕴就知道自己小小的安南不是对手,所以就虚与委蛇,按照张九的意思,成了安南的副总指挥。
不过李公蕴比较着急,仅仅过了三个月,就想挟持张九,控制张九的军队。
李公蕴是开国君主,文韬武略皆有,本人也是极为勇猛,本来以为张九没什么武力,没想到趁张九喝酒围杀他的时候,被张九反杀。
围杀张九的15名死士无一生还。
从那以后,张九开始对整个安南进行清理,所有的皇族被屠戮一空,不仅如此,张九派一支海军陆战队将占城也打了下来。
张九现在知道王凡缺粮食,缺大量的粮食,不管是安南也好还是占城也好,都有大把大把的粮食。
既然要设安南路,就把安南路设置的大一点。
此时的安南路南北狭长,西部被高山隔断。
本来张九想派一个得力团长镇守北边,他自己在南边再扩大下地盘,没想到王伦的一纸调令让张九不得不改变主意。
事情是这样的。
当三十艘大船满载粮食返回登州之后,再次过来就成了八十艘军舰。
八十艘军舰塞了满满当当的一万人和各种武器装备。
这一万人是新成立的海军陆战队第七师,第八师和第九师,带队的是狄长青。
这三个师到位后,休整半个月,以适应当地气候,然后将由狄长青率领,对大理发起进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大理尽快占领。
狄长青若进攻大理,张九的重要任务就是稳住狄长青的后方。
大理这时候的国王是段和誉。
段和誉这时候对大宋比较敬仰,已经有两次上书请求赵喆册封,赵喆都没有同意。后来段和誉准备再次上书的时候,方腊就起义了,再后来李俊占领了成都府。
段和誉看着风雨飘摇的大宋,就收起了敬仰之情,并且大军囤积到北边的建昌城和东边的石城,随时准备占便宜。
结果这形势变化的太快。
段和誉还没有出手,这大宋就已经平定了方腊的大名,成都府的李俊又归顺了大宋。
就这样,大宋又完成了统一。
这一番操作让段和誉冷汗直流。
段和誉已经准备好了礼物,准备再次请求大宋的册封,同时为了避免大宋对自己之前调兵遣将的误判,自己在建昌城和石城的军队也没有调回来。
现在在大理的军队不足一万,而自己在前线的军队则有八万。
当王伦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就知道这是一个大好机会,就想趁机把大理拿下。
王伦知道这时候的段和誉没有练习六脉神剑,也不会一阳指,不知道他在自己大军的进攻下能抗多久。
狄长青虽然年纪轻,但已经经过多次大战的历练。
先是跟着张九打江州,后又做为参谋长跟着张九拿下安南,再后来跟着鲁智深打大金。
就战斗经验来说,狄长青即使在众多老将里面,也能排到前面。
林冲那边王伦一个人也不敢动,杨志那边的人已经敲定,也不敢动。于是,后起之秀狄长青就第一次做为一路大军的总指挥,全权负责攻打大理。
一万大军虽然不多,可敌人也弱啊。
在这块版图上大理是最弱的一个。
大理能撑到现在就是沾了地理位置的光。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边是偏僻之地,大宋看不上。
大宋看不上,王伦却是当宝贝。
由川蜀进大理比较难,由安南进去就比较容易了。
大理和安南之间连个像样的城池都没有。
估计大理防了上百年的大宋和吐蕃,从来没想过危险还能从南边过来。
现在的狄长青十七岁,和大汉战神霍去病第一次领军的时候一样的年纪。
这次战争的特点是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不是打阵地战。大理多山,所以攻打的时机很重要,若是能将大理一鼓作气拿下,那在前线的大军也就群龙无首了。
王伦估计段和誉没有练成凌波微步,跑不赢火箭弹。
当狄长青从登州登船的时候,登州已经下起了雪;当狄长青到了望华城,又穿了单衣。
怪不得王伦强烈要求休整半个月,不然就这天气,得有不少人倒下。
狄长青带着1万精锐军队,由南向北,快速推进。
这一路上都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
当狄长青率大军到了罗盘部的时候,遇到了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