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窦漪房的弟弟窦广国被封为章武侯】
【哥哥窦长君的儿子被封为南皮侯】
【至此,窦氏一姓开始真正登上权利的舞台】
【汉景帝刘启上位之后,为了能够解决分封诸王权利过大的问题,他找到了自己的老师晁错】
【恰好老师晁错也对地方亲王的特权十分不满,与刘启削藩的想法不谋而合】
【这位自幼被窦太后挑选成为刘启老师的晁错,在关键问题上给刘启制定了《削藩策》】
【此策直面大汉所面临的地方之权威胁中央皇权这个大毒瘤】
【晁错坚定地想用中央的大权去不断盘剥地方的大权,致使后者不再存在威胁】
【刘启对老师晁错的看法很是认可】
【于是,第一个开刀的便是吴国】
【刘启一封诏书下达吴国,让其主动将会稽和豫章两郡交给朝廷管理】
【吴王刘濞见到这纸诏书后,脸都绿了】
【自己占据沿海一带,盐田私利已经赚得盆满钵满】
【这么好的一块地方,他怎么可能轻易让给朝廷】
【吴王刘濞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打出“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带着一众王侯开始向长安进发】
……
明朝
朱棣那布满岁月痕迹的眼眸不经意冷了几分,看着同样时因削藩而起兵的刘濞,沉声说道:
“削藩伤筋动骨和刮去皮毛其实没什么区别,分封诸王就是一个死局,时间会慢慢让所有人都失去理智,
保命的王必然会拿起兵器反抗,削藩的皇同样会大动干戈,
要是刘濞真的成功,或许也会和朕一样,安详地坐在皇宫之中吧。”
……
【听闻地方造反的消息,刘启也是慌张不已】
【他显然也没料想到自己的这次削藩会引起如此轩然大波】
【窦漪房也听说此事,想要与刘启一同寻找解决的办法】
【但刘启却先人一步,听信了叛军的谣言,认为只要将晁错杀死,叛军的怒火便会平息】
【忠心耿耿的晁错就这样被失去理智的刘启送上了断头台】
【可是晁错已死,但叛军的脚步仍然没有停歇】
【吴王刘濞自称东帝,想要与汉朝分庭抗礼】
【叛军的脚步也没有停止,吴王以及其他几位王侯反而加快步伐,想要火速攻下长安】
【刘启欲哭无泪,窦漪房此时却走到他的身旁,安慰道:
“必经之路上还有一个梁国尚存,那是你弟弟刘武镇守的地方,有他在,定然可保长安无忧!”】
【叛军如狼似虎,瞬间便将梁国啃食得只剩睢阳一城】
【孙武看着城下各个旗帜飘扬的大军,心中却无丝毫惧意】
【他时刻铭记母后窦漪房的教诲,做任何一件事,要全力而为】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的车轮战中,睢阳城如巨人一般巍然不动】
【在孙武的带领下,梁国将士众志成城,以几乎全军覆没的代价将叛军死死挡在城门之外】
【而正是这个危急存亡的时刻,窦太后和刘启找到了一根救命稻草】
【他便是将军周亚夫】
【周亚夫被授予太尉一职,总揽军权】
【没有让母子二人失望,周亚夫率领的汉军长驱直下,将叛军一举击溃】
……
三国时期
曹操看着光幕中平定七国之乱的周亚夫,不禁摇着头,说道:
“本应该是国家的功臣,但却因小事得罪刘武,转而得罪窦太后,
功臣?英雄?在绝对的权力面前算个屁!”
……
【在治国大计方面,平民出身的窦漪房更加倾向于黄老之道】
【而在强力削藩后招致七王之乱的汉景帝刘启慢慢地也被母后这种中庸的思想所影响,开始休养生息】
【当时,汉朝初建,民生自然十分凋敝】
【黄老之学中的无为而治恰好可以弥补百姓的痛苦】
【在这个国策之下,汉朝的经济渐渐增长,民生也逐渐提高,社会风气十分良好】
【不过,一国之中不可能仅存一种黄老思想】
【先前在战争之中被打压到抬不起头的儒学渐渐探出脑袋】
【当时,有一位叫辕固生的儒学博士,他在窦太后面前阐述自己对黄老之学的看法】
【言辞太过犀利,以至于窦太后火冒三丈,下令将其惩处】
【好在汉景帝刘启暗中帮忙,才让辕固生逃过一劫】
【由此可见,在窦太后的庇护之下,黄老之学俨然成为最尊崇的国学】
【不过,不可轻视的是,窦太后的无为而治,宽以待民,的确让汉朝海晏河清,形成文景之治的治世场面】
……
宋朝
推崇理学的朱熹对光幕的点评倒是十分认可,他沉吟片刻后,道:
“汉初之时,百姓们刚才暴乱之中缓过神来,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