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孟达问申耽道:“应当采用什么计策,来躲避这场灾祸?”申耽说:“我们兄弟也想要投靠魏国,这个想法已经很久了。你可以写一份奏表,辞别汉中王,投靠魏王曹丕,曹丕一定会重用你。之后,我们二人也去投降。”孟达猛然醒悟,立即写了一封奏表,交给来使;当晚率领五十多骑人马,投奔魏国去了。刘封得知后,急忙追赶却没追上,自己回上庸防守去了。使者拿着奏表回到成都,来向汉中王禀报,呈上奏表,详细说了孟达投靠魏国的事情。刘备非常生气,阅览他的奏表说:
臣孟达俯伏思考,殿下您将要建立伊尹、吕尚那样的功业,追寻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功绩,大业刚刚开始创立,借助吴、楚的势力,所以有作为的人士能深刻洞察到归附的方向。臣自从委身投靠以来,过错罪过堆积如山;臣自己还知道,更何况是您呢!如今王朝刚刚兴起,英俊之才像鱼鳞一样聚集,臣内没有辅佐的才能,外没有统领将领的才华,列位于功臣之中,实在是自己感到羞愧。臣听说范蠡能洞察细微,于是泛舟于五湖;舅犯狐偃能谢罪,在黄河边上徘徊。在机遇之际,请求辞职,为什么呢?是想要分清离去和留下的区别。何况臣卑鄙,没有大的功劳和显着的功勋,受限于当时的情况,私下里仰慕前代的贤人,早早地就想着远离耻辱。昔日申生极其孝顺,却被亲人猜疑;子胥极其忠诚,却被国君诛杀;蒙恬开拓疆土,却遭受极刑;乐毅攻破齐国,却遭到谗言诋毁。臣每次读到他们的事迹,没有不感慨流泪的,而自己亲身遇到这些事,更加感到伤心绝望。为什么呢?荆州覆灭失败,大臣失去节操,没有一人能回来。只有臣追寻事情发展,自己来到房陵、上庸,然后又请求辞职,自我放逐到外地。伏首想到殿下,希望殿下圣恩能够有所感悟,怜悯臣的心,哀悼臣的举动。臣确实是个小人,不能有始有终,知道却还这样做,怎敢说不是罪过呢!臣常常听说“交往断绝没有恶言,离开臣子没有怨言”。臣过去曾接受君子的教导,希望君王您能自勉。臣非常惶恐至极。
刘备看完后,大怒说:“这个家伙背叛我,怎么竟敢用这些文辞来戏弄我!”于是对诸葛亮说:“你马上起兵去捉拿这个背叛国家的贼人!”诸葛亮说:“还不行。只要派遣刘封出兵,让他们二虎相斗。刘封或许能立功,或许会失败,他必定会回到成都,到时候趁机除掉他,就可以杜绝这两个祸害。”刘备听从了他的建议,于是派遣使者到绵竹,进去见刘封。刘封领受父亲的命令,奋勇地率领军队去捉拿孟达,这里暂且不提。
暂且说曹丕召集文武大臣商议事情,忽然近臣禀报说:“蜀汉的孟达来投降。”曹丕召他进来问道:“你来这里,莫非是诈降吗?”孟达说:“我因为没有救援关公的危难,汉中王想要杀我,所以前来归降,没有别的意思。”曹丕还没有完全相信,忽然又报刘封率领五万兵马来夺取襄阳,单单挑战孟达厮杀。曹丕说:“你如果是真心的,就去襄阳取下刘封的首级前来,我才会完全相信。”孟达说:“我用利害关系去劝说他,不一定需要动兵,就能让刘封也来投降。”曹丕非常高兴,于是加封孟达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平阳亭侯,兼任新城太守,去守卫襄阳、樊城。原来夏侯尚、徐晃预先在这里,一同收取上庸等各郡。孟达到达襄阳后,与二位将领行礼完毕,探查到刘封在距离城五十里的地方安营扎寨。孟达立即写了一封信,派遣能言善辩的人带着前往蜀营,进去拜见刘封。刘封拆开信来看。信中说:
孟达写信给副军将军您:我听说古人有句话:“疏远的人不能离间亲近的人,新的关系不能超越旧的关系。”这是说君主英明臣下正直,谗言邪恶就不能得逞。但如果是有权术诡谲的君主,贤明慈爱的父亲,仍然会有忠臣为建立功业而遭遇灾祸,孝子怀着仁德却陷入危难,文种、商鞅、白起、孝己、伯奇,都是这类人。之所以会这样,并非是骨肉之间喜欢分离,亲近的人乐意遭受灾祸。也有的是恩情转移爱意改变,又有谗言在其中离间,即使是忠臣也不能改变君主的想法,孝子也不能改变父亲的态度。权势利益所施加,会把亲人变成仇人,更何况不是亲人呢?所以申生、卫汲、御寇、楚建承受上天赋予的气质,处于应当继承的正统地位,却还是如此。如今您与汉中王,不过是路人罢了,既非有血缘的亲人却占据权势,名义上不是君臣却处于高位,出征就有独断专行的威风,在平时就有副军将军的称号,远近的人都知道。自从确立阿斗为太子以来,有见识的人都为此感到寒心。如果申生听从子舆的话,必定会成为太伯;卫汲听从他弟弟的计谋,就不会有彰显父亲过错的讥讽了。而且齐桓公小白出逃,回去后却成为霸主;晋文公重耳翻墙逃走,最终能够复国。自古以来就有这样的例子,并非只有现在才有。有智慧的人贵在避免灾祸,明智的人崇尚早日通达,我观察到汉中王内心已有决断,对外又有猜疑。内心决断就会心意坚定,心生猜疑就会内心恐惧,祸乱的兴起,没有不是从废立之事开始的。私人的怨恨和人情,不可能不被察觉,恐怕您身边一定有人在汉中王面前离间您。那么猜疑形成怨恨被听闻,它的爆发就如同踩着机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