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多练就多练,谁怕谁啊!正愁找不到对手了呢!”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的心情逐渐平复,开始各自忙碌起来。但这场精彩的对决,如同激昂的旋律,长久地在每个人的心中奏响,激励着他们在未来的战斗中勇往直前。
接下来的日子里,所有的将士们投入到了紧张的训练之中。段鹏和魏和尚也把切磋中学到的技巧和经验分享给了其他战士,使得整个警卫班的战斗力有了显着的提升。
在一次巡逻任务中,段鹏和魏和尚所在的小队遭遇了一小股敌人的偷袭。敌人以为可以趁其不备,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然而,段鹏和魏和尚凭借着敏锐的直觉和出色的战斗素养,迅速做出反应。段鹏迅速判断出敌人的位置和数量,他低声对身边的将士们说道:“大家别慌,听我指挥。”
他的眼神坚定,充满了自信,手中紧握着枪,身体微微前倾,做好了随时战斗的准备。
魏和尚则如猛虎下山一般,冲向敌人,他大声吼道:“老子今天就让你们有来无回!” 他的眼神中燃烧着怒火,手中的大刀挥舞得呼呼作响。
将士们在他们的带领下,紧密配合,迅速展开反击。一时间,枪声、喊杀声交织在一起。段鹏灵活地穿梭在战场中,他手中的枪精准地射击着敌人,每一颗子弹都仿佛带着他的愤怒和决心。
他的表情严肃,目光敏锐,不断地寻找着敌人的破绽。魏和尚则展现出了超强的近战能力,他挥舞着手中的大刀,所到之处,敌人纷纷倒下。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杀气,让敌人胆寒。他的动作刚猛有力,每一次攻击都伴随着一声怒吼。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伏击他们的敌人被全部消灭,将士们看着战场上的胜利成果,心中充满了自豪。
回到营地后,陈振华亲自为他们庆功,高兴地说道:“你们都是好样的!为咱们部队争了光!” 他满脸笑容,亲自为将士们颁发奖励,眼中满是欣慰和骄傲。
在之后的战斗中,这支队伍屡建奇功。段鹏和魏和尚的名字也成为了敌人心中的噩梦,成为了将士们心中的榜样和骄傲。
在全体人员从独立旅的旅部撤离之后,陈振华也毫不犹豫地直奔黄崖洞兵工厂的弹药储备处,准确来说,是直接前往独立旅旅部的弹药储存处。
毕竟他之前答应给众人的那些枪支、弹药可容不得半点疏忽。要知道,仅仅依靠黄崖洞兵工厂的产出,还是远远无法满足需求的。
然而,陈振华心里都清楚,空间里存有大量的武器,以及各类弹药,于是陈振华径直进入到独立旅的弹药储备库,将丰富的弹药整齐地投放其中。
这里面包括整整 50 万发的子弹,1 万枚的手榴弹,20 万发 92 式重机枪子弹,20万发歪把子机枪子弹。
不仅如此,还有掷弹筒炮弹 2000 枚,以及 81 毫米的迫击炮炮弹 2000 枚,为了能让这些弹药尽快且安全地到达各团手中,陈振华进行了妥善的安排。
他决定陆续安排独立旅的运输兵,将这些弹药逐步运输到指定地点,运输队出发的那天,清晨的阳光还带着一丝清冷,运输兵们早早地就集合在了弹药储备库前。他们个个精神饱满,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果敢。
不仅有卡车,还有大量运输队的马车和骡车整齐地排列着,每一辆车上都堆满了用木箱封存好的弹药。
而所有的运输兵们,有条不紊地将弹药固定在车辆上,用粗绳紧紧捆绑,确保在颠簸的路途上不会掉落。
不过,并不是直接由运输队运送到各团,而是由各团前来独立旅的旅部进行认领,然后由他们和独立旅的运输队一起负责运输,这样的方式更为妥当和安全。
考虑到一些特殊情况,陈振华也贴心地安排了运输部的人员,借助马车、骡车等工具为部分有困难的团进行运输。
毕竟有很多团的驻地与鬼子占领的县城犬牙交错,道路情况复杂多变,并且还有一部分残留的国军官兵在周边活动。
而各团对于自己的道路最为熟悉和清楚,让他们自己运输,不仅能保证弹药的安全送达,同时这也是对于他们一种行军和兵员的训练。
随着运输营营长牛振兴一声令下,各支运输队迅速出发了,走在最前面的是骑马的侦察兵和各个团前来领取弹药的人员,他们时刻警惕着四周的情况。
随着马车和骡车缓缓前行,车轮在崎岖的山路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运输队伍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道路两旁是茂密的树林。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运输兵们神情严肃,时刻保持着警惕。
每过一段时间,运输队员就会在带领的指挥员示意下停下,检查弹药的固定情况。有时,遇到陡峭的山坡,运输兵们就会齐心协力,一起推拉车辆,喊着整齐的号子:
“一、二、三,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