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风给予韩王两天的期限,一是给他思考的时间,二是也让秦军有机会整顿。对于赢风的战书,韩王安非常重视,立刻召集文武百官在朝堂上进行讨论。
寒宫之内,大殿之上,韩王安坐在王位上,满面愁容,忧心忡忡地询问:“秦军要求我投降,诸位爱卿,你们认为我应不应该……”
实际上,当秦军逼近新郑时,韩王安已经内心慌乱,有了投降的想法。现在,他召集众多大臣,希望听取他们的意见。
殿内聚集了大将军韩宇、血衣侯白亦非、丞相张开地,甚至连姬无夜的儿子姬一虎也在场。作为寒国禁卫军副将的姬一虎,因父亲的关系在寒国颇具影响力。
\&大王不能投降,您是寒国的君主,一旦投降,寒国将会 。\& 姬一虎首先表态。尽管姬无夜死后,姬一虎未继承将军之位,但在寒国仍有发言权。\&确实,大王不能投降。\& 白亦非附和道。\&我也反对投降。\& 韩宇接着说。
韩宇、白亦非等人皆反对投降,但殿中也有部分大臣支持。其中就包括寒国丞相张开地。
\&大王,我支持投降。秦军攻势猛烈,大王即便不降,若新郑失守,寒国仍难免遭受灭顶之灾。\& 张开地分析道:\&大王向秦军投降,新郑可免于战火,百姓得以安宁。大王此举功德无量,新郑人民将感恩戴德。即使投降,秦王或许也会念在大王面子上,留其一命。然而,如若不降,新郑城破之日,大王必将难逃一死。\& 张开地是真心为新郑城的百姓考虑,而非怯懦。
听到张开地的观点,韩王安默许,其实他的想法与张开地不谋而合。他内心深处认同张开地的看法,渴望投降。
\&张丞相,你反复劝大王投降,莫非你已被秦军收买,成了他们的奸细?\& 姬一虎冷言质问。
\&姬将军,你不要污蔑我。我只是客观分析,提出建议。大王是否投降,还需他自己决断。\& 张开地反驳。
\&大王,如果与秦国交战,你觉得我们寒 队有多少胜算?\& 韩王安继续问道。
\&大王,城内十五万兵马对阵秦军不足十万,以众凌寡,寒国获胜的可能性极大。\& 白亦非回应。
\&臣愿率十万兵马与秦军一决雌雄!\& 姬一虎附和。
\&大王,臣愿率五万禁卫军出战!\& 张开地分析道:\&即使寒国兵力仍是十五万,与秦军精锐对决,胜算渺茫。\&
\&张丞相不断怂恿大王投降,你究竟有何图谋?\& 姬一虎质疑。
\&我只是根据双方态势进行客观分析。\& 张开地解释。
\&我看你,要么是怕死,要么就是已投靠秦国。\& 姬一虎讽刺道。张开地则回应道:\&姬将军,请拿出证据证明我投靠秦国,或者说我惧怕死亡。如果大王决定战斗,我定会冲锋陷阵,生死以赴。\&
\&好了,大家安静,我已经做出了决定。\&
韩王安从宝座起身,面向文武百官,大声宣告:\&两日后,开城门投降!\&此言一出,满殿大臣皆愕然,他们未料到 竟真会接受投降。韩王的降服,象征着寒国已彻底屈服。无人能想到,寒国会不战而败。
然而,一旦 下了投降的决心,无人能够改变。寒国只剩两天,两天后,大门开启,寒国将正式宣布投降。
姬一虎和白亦非等人内心叹息,充满不甘。作为战士,战败即是耻辱,不战而降更是难以承受的耻辱。
尽管姬一虎和白亦非曾在朝堂上掀起过风云,但在对抗秦军的立场上,他们的决心坚定,甚至超越了 。
\&我反对!\&
就在此刻,殿外忽然传来女子之声,众臣皆惊,何人竟敢挑战 的决策?
众人齐齐望向殿门,只见一位长发飘飘的红衣女子缓步走入。她身披战甲,容貌极美,冷艳无双,美得令人窒息。\&这是何人?\&
朝堂上的官员大多不认识这名女子,她如何进入皇宫大殿,颇令人费解。但在殿内,有两人在见到女子的瞬间,面色骤变,其中一人正是韩王,另一位是血衣侯白亦非。
因为他们二人皆认得这位女子,知晓她的身份。“你……你怎么来了?”韩王安看到红衣女子,面色大变,声音颤抖地问。
白亦非则上前一步,询问道:\&母后,您怎么会在这里?\&“母后?”
...
她是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