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网游动漫 > 世界OL2 > 第141章 骤雨战役(二)

第141章 骤雨战役(二)

    这恼人的暴风雨,一刻也没有停歇,仿佛是为了故意增加玩家们的难度而设计的。

    经济特区,是覆盖了二十多个居民社区的密集生活区,这里大楼林立,但因为交通并不便利,这里少见高楼大厦,而是六七层楼高的居民楼较多。

    但就是这样的建筑布局,让玩家们此刻吃尽了苦头。

    不管是现实中还是游戏中,距离,永远是现代人类最重要的保命手段,之所以去研发热武器,就是因为我们比任何生物都知道自身的薄弱,因此才会选择远程武器来自保。

    即便游戏中,世界oL2给予了玩家们强大的体魄,但敌人一样如此,对于大部分玩家而言,和抓捕者这种依靠本能,不惧怕痛苦,不会畏惧的怪物近身战斗,绝对是迫不得已才会做出的选择。

    而玩家几乎失去了距离的优势。

    楼群密集,抓捕者可以依靠大楼快速在高处移动,楼之间的间距虽然足够近,但大部分中立玩家依然无法依靠自身力量去跨越。

    根据战略需要,玩家不必多言,就会自动去抢占高点进行高打低的地形优势,但问题在于,战线需要推进,敌人十分灵活,他们必须要随时转换所处的区域,因此楼顶,并非是最好的选择,上下楼都会浪费时间延缓战事,而一旦一只抓捕者冲到了楼顶,那对于楼上的玩家而言将是灭顶之灾。

    楼群密集,有时只是一条马路的转弯,一个小巷的拐口,都会迎面对上抓捕者的大军,或许屠龙玩家可以在这种突然的闪击中保下性命,但对于中立玩家而言就是必死的局面。

    因此这场战争,远没有想象的这么简单。

    而在这基础之上,还有狂风骤雨。

    哗啦啦啦.....

    大雨倾盆,持续了将近七八个小时的大暴雨,此刻已经导致地面开始囤积雨水,下水道因雨水堵塞,很多地方水深的深度甚至连车辆都无法通过,这让玩家们的前进变得寸步难行。

    视线受阻,持枪的人们无法在这样的暴雨之中瞄准,远处的敌人也难以看清,继续打下去,玩家只会损失的更多。

    看着车外的大暴雨,奥利维托面色凝重的推开车门,站在街道上观察。

    他们之间通过传呼器联系,帝国人玩家之间可以通过帝国手环联系,但不管哪种联系方式,都会延误战机,据最近一些小型队伍玩家们的回馈,经济特区靠近北边的区域几乎已经被玩家们所占领,战争的爆发区域,集中在经济特区的三个地方。

    汇丰暖阳社区,石化加油站,经济特区警局。

    这三个地方是目前为止诺维亚避难所玩家最难攻下的地方。

    汇丰暖阳,楼群密集,而且大多数八层楼高的居民楼,由于更加靠近中心位置,移动速度更快的抓捕者抢先一步在这里布防,在楼内利用枪械对玩家们进行阻击,玩家们则是在对面的几处矮房内和敌人对枪,颇有一种枪战的既视感。

    石化加油站,几乎没有什么遮挡物作为掩蔽,这里四通八达,也是经济特区内唯一的加油站,周围都是十字路口和大广场,玩家们很难在这里依靠枪械的优势和平地上的抓捕者对战,只能依靠屠龙玩家通过肉搏攻下。

    而经济特区警局,是三个地方中唯一一个玩家无法占据任何优势的地方,警局的设计位于一个地形陡峭的斜坡,在警局前方是一个斜向上的斜坡,在暴雨的加持下,低洼区域积水过深,几乎能到玩家膝盖的位置,抓捕者们利用高低优势让玩家们苦不堪言。

    三个区域久久攻不下,只会导致玩家在拖延的战线中损失更加严重,这三个地方几乎横立在他们想要前进的必经之路上,从东西两边绕,会浪费更多的时间,并且有让抓捕者夺下之前丢失区域的可能。

    虽然蚣女皇的五十多万异变昆虫与虫群避难所的玩家们都跟随自己而战,但同样的,主母体显然也知道中央区域最为中央,在这里安排了数量最多的抓捕者和寄生者把守,双方在三条战线上都是僵持不下的局面。

    奥利维托已经感觉到了棘手,主母体的忽然变化让奥利维托难以接受,和南城战役完全不同的是,抓捕者不仅学会了使用玩家们的装备和武器,更可怕的是他们居然会运用战术。

    原本只会依靠本能和兽性作战的抓捕者,竟然还会利用地形优势和枪械优势对玩家进行阻击,骚扰,甚至说是游击战,这哪让玩家受得了。

    说白了,这四十多万玩家,如果没有超能力和技能,甚至在现实生活中连二十多万的军队都打不过,原因很简单,他们根本没有任何作战经验和系统训练,完全就是依靠自己的想法而战。

    大的方向奥利维托等避难所领导可以给玩家,但在各个小区域内的战争中,这就需要玩家们自己的表现。

    为什么说军队内要分级,分成军师旅团营连排,就是因为在大规模战斗中,不可能每个士兵都能第一时间得到军长的指挥,很多
新书推荐: 永恒修仙:我的分身会惊艳所有人 遭了!王爷好像呆呆的! 误惹恋爱脑主神:钓系美人逃不掉 愿景那山那海 穿书年代,我直接摆烂发疯 乾元大陆之神只 诸天:开局举报穿越者 光速重返十六岁 纨绔出狱 重回1988:我成了全球外科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