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史上第一大帝 > 第122章 立威。

第122章 立威。

    \"悠然若闲,实则非闲。\"

    手执香茗,静坐于内阁枢机之地,韩爌自嘲为这庙堂之首的闲云野鹤。

    六部奏疏直抵龙颜,御笔一挥,内阁唯余拟旨之责,他这辅臣之位,竟成了架空之木。

    偶有四方来奏,也不过挥毫票拟,权作点缀。

    大明疆域辽阔,四海升平,奏疏稀疏,皆因地方官吏祈愿一方安宁,非迫不得已,不敢惊扰圣听。

    \"辅臣大人,急件!董应举之奏章已至。\"

    正当韩爌以为今日又将虚度之时,一内阁中书神色匆匆,手捧奏本步入。

    \"董应举?莫非田清之事又起波澜?\"

    韩爌心中暗自盘算,先忧后喜,兵法之道,亦用于此。

    \"非也,乃欲厘定京师寺观田亩之数。\"

    \"哦?\"

    闻言,韩爌眸光一闪,讶异之色溢于董应举此举,岂非连佛祖的清净之地亦不放过,莫非皇庄勋贵之田尚不足其胃口?

    翻阅奏章,韩爌心惊不已。京城内外,寺观林立,竟坐拥百万亩良田。

    若以新政计税,岁入十万石,轻而易举。

    韩爌心中暗喜,此等功绩,足以令他重获圣眷。

    然而,寺观背后,错综复杂,且善走夫人之径,利弊权衡,韩爌眉头紧锁。

    更兼谶讳之事,牵涉甚广,他提笔欲书,却又缓缓放下。

    沉思片刻,韩爌终在奏章上挥毫“拟准”二字,决心已定。

    此奏一出,迅速流转于司礼监,最终呈于朱由校御案之上。

    \"诡寄田亩,董应举之意,深矣。\"

    朱由校览毕,抚须长叹。

    寺庙道观,亦成偷税漏税之渊薮,世间邪道,何其多也。

    未仕之人,田产虽丰,却难享优免之惠,新政虽有,犹显不足。

    此中种种,皆显大明之世,藏污纳垢,待有识之士,一一澄清。

    生员、监生、秀才之辈,仅享八十亩之限。

    家族未出举人进士,田产却盈余,何以处之?

    寻那慈悲为怀的显贵乎?

    然,真君子怎会借权势之便,侵吞他人挂靠之田?

    既无信赖之贵人可依,唯有寄望于清净庙宇,以避朝廷之赋税重压。

    “财富,皆是浮云。”

    董应举细数京城香火鼎盛之庙宇,名下良田动辄十数万,朱由校不禁再叹:“整顿,必须整顿!寺庙道观之田,皆应归为民田之列。”

    御笔一挥,于董卿奏章之上留下圣裁,犹觉不足,又添墨道:“按庙宇规模分级,持田自万亩递减至千亩,余者尽散民间,谁耕谁得。”

    言罢,朱由校忽转首问刘时敏:“朕令天津府自山东北直隶招募无地之民,赴辽东屯田之事,进展如何?”

    “禀陛下,已募得五百户,正候于天津卫,待船启航。”

    刘时敏作为司礼监掌印,对朝事了然于胸,即刻回禀。

    “五百户,尚不足矣。”

    朱由校颔首,再于奏章批注:“若有抗命者,名册上呈,令锦衣卫押送辽东,以教化蛮夷之名,行流放之实。”

    语毕,递上奏章:“速发,即行办理。”

    “遵旨。”

    刘时敏偷瞄圣意,心中暗生对僧侣道人之怜悯。

    不久,御批奏章重返内阁,韩爌阅后,对皇心又添一层洞悉。

    皇帝之“试问天下谁负朕,亦或朕负天下”之语,非虚言也。

    从皇庄纳税贵随之,再至寺庙田亩清查,乃至官员俸禄之发,皆为缙绅纳税铺路,免遭非议。

    此乃步步紧逼,试探士绅底线之举。

    至于不服者,遣往辽东“教化”,实则流放之刑也。

    韩爌确信,皇帝之剑已悬,唯待落下之时。

    思毕,韩爌命人抄录御批,存档并速送顺天府董应举。

    “吾未涉此议,作为内阁辅臣,当谨言慎行。”

    奏章回归顺天府,董应举见御批,眼神闪烁。

    原以为此议难获全力支持,乃至仅得微末之助,毕竟大明皇室与佛道渊源深厚。

    然皇帝竟全力以赴,直击要害。

    “速传本官奏章于巡检司赵主事,遍访京城庙宇道观。”

    董应举起身,将奏章交予师爷。

    “遵命!”

    师爷应声而去,一切准备就绪,只待圣裁归来,即行执行。

    京南崇福寺,古刹
新书推荐: 仙路尽头终是熵 综漫从鬼灭开始不做人 在下核爆真人,请指教! 瑶光仙途 七零军婚:末世穿书谁还惯着你! 绝情武尊 开心宝贝之灵嘟岛传奇 最感人的情书 丸辣!穿到七零后,被糙汉拐回家 好男人拿了渣男剧本,这合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