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朕,邓绥4

    “除了科技发明,东汉在科学发现上也有很大的成就。邓绥任命马续撰写了一部全面系统记述天象的着作《天文志》。”

    “而张衡也在科学探索中提出了类似于日心说的观点,这比欧洲哥白尼早了一千多年,他还指出宇宙是无限的,天地运行是有规律的。并揭示了月光成因和月食原理。”

    “与此同时,邓绥还令许慎等人矫正文字,发明出了全世界第一本字典《说文解字》。从此使读书的门槛降低了很多。”

    “不仅如此,还编撰了《兰台漆书》。这是朝廷对各种经文撰写的对应标准读本。相当于后世的教科书。”

    “邓绥对教育同样很重视,她创办了世界历史上第一座男女同校的学堂——元初宫邸学堂。”

    “学堂招收5岁以上的亲王与邓氏近亲的儿女共70人,开创了男女同校学制的先河。她还在郡国中广建学校,鼓励适龄人向学。”

    “邓绥称制十六年,将大厦将倾的东汉扶正。使得危机四伏的东汉王朝转危为安,被誉为兴灭国,继绝世。”

    “但另一方面,当朝的臣子对她也有非议,称其亲信宦官,开卖官鬻爵之先河,亦有专权之嫌,其废长立幼,临朝称制达十六年而不还政于皇家。”

    “不管如何,邓绥主政时期对科学技术的推崇在古代是绝无仅有。而她在这十六年中的功绩也是无法抹杀。所以后汉书评价她有大圣之姿。”

    大明时空节点。

    紫禁城。

    没有天幕提及,朱棣却是从没有想过邓绥这个人,也不知道她在1000多年前就如此提倡发展科学。

    而一干大臣们同样没人想到过。不是专门研究历史的人可能都不会过多的关注。

    虽说读史可以知兴替,辨是非。但真正去通读的人少之又少。

    华夏自古以来便有修史的传统,往往后朝修前朝。本朝后者修前者。又有民间记录,又有帝王起居注。还有各种各样,各行各业的流传古籍等等等等。

    到了明朝,积累下来的史书资料不知多少。一部永乐大典最多时2000多人,修了六年才修成。

    “解缙,永乐大典内都有这些记录吗?”

    朱棣指着天幕上的《天文志》问向解缙。永乐大典解缙参与了编撰,问他准没错。

    “陛下,天文志中所记载都有录入大典。”

    最初版的永乐大典是解缙主持,所以他记得其中的内容。

    “东汉时期对天象研究就已经这么透彻,咱们后来却是没什么发展。不是天幕说过太阳系的构成,大部分人都还不知道自己脚下是个圆球。”

    “由此可见咱们对古人的研究并没有重视,整个社会发展进程都走偏了,没人去研究这个世界的本质。”

    朱棣不无遗憾的说道。由此他也对邓绥产生了佩服之感。

    一个女子当权,能做出此等超越时代的举措由不得人不钦佩。

    “男女同校。后世似乎就是如此。咱们开设的新式学堂有没有女学生?”

    朱棣看到此处问道。

    “少,像蒙学还能有女娃子,但到了州和府就很少了。幼童百姓可能只当有人带娃。而再大一些,女性基本就很难进入学堂。”

    杨荣对教育改革花了功夫,也知道下面的具体情况。

    “这方面宣传要跟上,记得华夏最强豪门的视频吗?有多少女性成为了国之栋梁?咱们目光不能比古人还短浅吧?”

    朱棣再次看向邓绥,她怎会有如此开明的观念和卓越的远见?

    “这邓太后莫非是个穿越者?咋都是和后世一样的想法?”

    朱高炽喃喃说道,同样主持过一个国家运行,他觉得互换一下,自己是多有不如的。

    众人想到穿越者这事,也都是面面相觑,记得天幕还说过穿越者王莽。难不成真有这回事?

    此时久违的评论区打开了。

    “丁丁相当大: 我之前也怀疑欧洲本来一帮茹毛饮血的野人,怎么就突然天降那么多猛人,还都出自一个神学院,好家伙,不是忙着研究,是忙着翻译呢?”

    “三年之约: 说道邓绥就不得不提她的老师兼闺蜜,也是她身后的谋士——天下第一才女班昭。”

    “玉米浅浅笑:同样的天灾遍地,同样的外夷作乱。邓绥主政没有一起农民起义,成功给东汉续命。崇祯几下操作直接亡国。这就是体现了差距,谁说女子不如男?”

    “老高:刘肇可惜英年早逝了,否则和邓绥强强联合,东汉哪会如此没落下去?”

    “太极传人在都市: 张衡真的是太强了,在那个时代就能把齿轮使用的如此精妙,如果再给张衡200年寿命的话他有没有可能发明出更加复杂的机械构造,比如蒸汽机,内燃机以及低配版的加工机床等。”
新书推荐: 钟小艾想到贴,祁同伟表示不要 开局一群噬金虫,说我驯虫师弱? 综漫:开局芙兰朵露的房间 惊!开局被撞,她拥有了双重身 全球高武:我却在打怪升级! 自带空间的天才女娃 最强血脉,孩子多点不过分吧? 痴傻三年被灭门,苏醒后我无敌了 开局尖刺蜘蛛,进化阴影主宰! 清明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