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想要做什么是不需要亲自吩咐下去的。
从他让燕太子丹去吕不韦府上商讨伐赵事宜一事,就足以说明嬴政的态度。
然而,太子丹并不明白这是嬴政的谋略。
他单纯地认为,嬴政这个年少的幼主是被吕不韦打压的,以至于不得志。
在秦燕联军这样的大事上,需要秦国能做主的人决断。
尽管他内心并不喜欢吕不韦,但也不得不虚与委蛇。
只希望能够通过吕不韦达成自己的目的。
然而,这只是太子丹的一厢情愿。
当吕不韦得知嬴政让太子丹来找他的时候,直接选择了闭门谢客。
这一举动让太子丹感到十分困惑和不安,但他仍不死心,继续尝试寻求吕不韦的支持。
“丞相,我秦国已经答应燕国伐赵,您为何不见燕太子呢?”
王绾的话引来了吕不韦的凝视。
吕不韦的目光如深渊般深邃,仿佛能酝酿出一场风暴。
即便是王绾这位由吕不韦一手提拔的亲信,也在这种凝视下感到后背发凉,心跳加速。
“丞相,有什么您就说啊!
您这样看着臣,臣也猜不透您的心思啊!”
王缩的声音有些颤抖,他努力掩饰内心的不安,但额头上已经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对于王缩的害怕,吕不韦只能叹一口气,眼中闪过一丝无奈和疲惫。
“世人皆以为我乃是秦国的权臣。
是能左右大王所思所想的大能。”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变得复杂,“可王缩啊!
你见过章台宫内那堆积如山的竹简吗?
你见过那些装订成册,如砚台一般厚的硬纸上写满了讨伐本相的上书吗?”
吕不韦的话语中带着一丝苦涩,他的眼神中流露出深深的疲惫和无奈。
“本相见过!
且每一天本相都能见到!!
是大王尊重本相这个老师,还愿意相信本相曾经把他带回秦国的情谊。
这才重用于本相。
大王答应伐赵,为的是震慑诸侯,而不是一时的孩子气。”
说到这里,吕不韦的目光变得坚定,仿佛在强调自己的立场。
“让那燕太子姬丹来找本相,更是直接告诉本相,伐赵之事需慎重。
大王的每一个决定都不是随意为之,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他希望本相能够审时度势,做出最明智的选择。”
吕不韦的脑海中浮现出嬴政的面容。
那是一张年轻而坚毅的脸庞,眼神中总是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绝。
每当嬴政下达命令时,他的眼神总是那么锐利,仿佛能穿透一切表象,直指问题的核心。
吕不韦记得,嬴政在讨论军事战略时,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冷静而深邃的光芒,让人不敢有丝毫懈怠。
“大王的眼神,总是那么坚定而深邃。”
吕不韦轻声说道,仿佛在自言自语。
“他每一个决定的背后,都有着深远的考量。
燕太子丹不明白这一点,还以为大王是被我压制的,真是可笑。”
王绾听着吕不韦的话,心中不禁生出一股敬佩之情。
丞相真是太谦虚了!
这咸阳城内谁人不知,吕相乃是秦国实际的掌权者。
大王想要做些什么决定都需要找吕相商议。
大王的弟弟长安君更是在大王的影响下改变了与吕向针锋相对。
与其达成了共识在朝堂之上共同为大秦发展而谋划。
即便吕相如此权倾朝野。
但在涉及出兵伐赵这样的大事上竟然依旧不忘处处恭维大王的英明决策。
把那些好的词儿全都按到大王身上。
吕相真是太贴心了!
他们这些做臣子的也应该向吕向学习。
“丞相,您说的是,臣明白了。”
王绾点头道,心中的疑虑逐渐消散。
他深深地鞠了一躬,表示对吕不韦的敬意和理解。
“不知相国有何安排?
王绾定助相国达成所愿。”
吕不韦知道,此时若想要平衡姬丹为秦国带来的风雨,就需要跟赵国达成联合。
可赵国与秦国有世仇,除了当时去邯郸把赵佾要过来当质子的姚贾。
这趟谁去都容易命丧邯郸。
就算姚贾去了能从邯郸回着回秦,他所作所为也会破坏大王和姬丹多年的兄弟情义。
有长安君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