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之繁华,在青楼瓦肆,在街巷市井。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习惯早起,在熹微的晨光中开始为一天的忙碌而准备。天黑干不成活,有限的白昼每一分每一秒都不会多余。
赶集更是如此,仿佛进城的人是为了抓紧出城,在城门未开之时便已在城门下聚拢了乌泱泱一片。若非没有明火执杖提刀带枪,不然真会被误认为是攻城的大军。
城门一开,大家都是人挤人肩撞肩地往里涌。也不跑,就是步子稍快些。
小孩被长辈抱在怀里,怕被背着背篓还胡乱停步转身的人撞到了他们的小脑袋。而长辈们走得虽快,步子却不大,只因怕被后面的人踩掉了鞋子。
百姓们出了城门涌道,上了街道人群密度也并不宽泛,摆摊的与驻足买东西的都占了不少地方,几乎还是人贴着人。这么挤的情况下,却总有人喜欢走得很慢,一个人堵了后边一大串人。
若有两拨相熟的中年妇人恰巧偶遇,她们必定要站在原地,也就是站在街心,围成个不规则的圆圈,七嘴八舌地数自己要买什么或买了什么以及花了多少钱。
在年轻人看来,这净是些千篇一律又没有价值的话。但在她们看来,一切既新鲜又有趣,没个半炷香的时间绝不会分开。
此时她们背上的背篓便成了街上最显眼的存在,密密挨在一起不容一丝缝隙,仿佛比士兵的大盾还更有防御力。加上两侧小贩摊位占去的地盘,偌大一条街仅容一二人能过的“小径”。
林风庭最烦前面的人急刹,无论是开车还是走路,总是容易让后面的人撞上。若想保持距离,那必定有人加塞,反倒让自己半天也挪不了步。
不禁心想:
“这开车加塞不就是插队吗?这走路突然停下害后边的人撞上去,不就是和高速上急刹停车一样吗?若停车造成追尾该是前面的人全责,怎么到了走路,后面的人撞上去后大部分反倒会习惯性开口道歉,而前面的人有时居然可以理直气壮地骂后边的人?
这世界还真是奇妙,人的心理实在太怪,守礼容让的人吃了亏还要让施害者再占一回便宜去,看来自信会牵涉及自尊……嗯,大概还会影响到自爱。”
古代还是要分阶级的,而且阶级界线十分分明,穿绸衫的人若想逛个热闹,哪怕再挤也会命令车夫轿夫带他们过去。
而粗布麻衣的百姓即使已为这场赶集穿上最新最干净的衣衫,但还是人海之中最普通的一个。
林风庭不爱挤在人群里,人多就容易有异味,口臭、汗臭、脚臭,总有一种“酱香陈酿”能熏得人睁不开眼。
带着大家找了家茶馆,上到二楼,口鼻终于清净一些了。不过人潮人涌的声浪一声更比一声高,吵得耳朵嗡嗡的,就又多了个不喜欢逛街的理由。
早茶吃的是心情,甭管茶楼上提笼架鸟的二世祖有多少,也甭管栏杆下边有多少大声嚷嚷的人,饭该吃还得吃。
“伙计,挑好的上,不好吃可不给钱啊!”
林风庭开了个小玩笑,跑堂的伙计早见惯了风雨,什么样的人招呼不来?笑着说道:
“怕您吃完还得赏几枚大子儿嘞!且坐好,好吃的马上来!”
跑堂的就得有好耳朵、好舌头、好喉咙,一声嘹亮的招呼就压住了楼下边的“千军万马”。
江南早茶大家都吃过不少次了,种类大差不差就那些,风格都是相近的,只是每家的厨子都不一样,味道各有千秋。
雷祖耀走到哪家馆子都爱点面条,在林风庭看来,这就是后世的厨子探店,不过人家是录像,他却是现场直播。
吃的才刚上来,楼下却有热闹可以看了。
两个汉子当街撕扯起来,密集的人群罕见地让出了一片地方,吃瓜群众把现场围成个厚厚的圆圈,硬是堵得水泄不通。
不出所料,没一会儿两个人就倒在了地上继续撕扯。其中胖的那个气喘吁吁,不过仗着力大还是骑在了上面,“啪啪啪”一巴掌一巴掌地抽,口中还不断辱骂。
“你妈妈的,不还钱!我叫你不还钱!”
地下那个没有大吼大叫,因为也累得大口喘气,没力气叫喊,只是满面血红地死死盯着胖子,不时挣扎反抗。
胖子继续打着并骂道:
“还有钱买草鞋!”
“啪”的一记响亮的大耳贴子结结实实抽了上去。
“叫你不还钱!”
“啪!”一巴掌劈头盖在了头顶。
“害得我差点给人磕头借钱,我钱呢!叫你帮买稻种你给我说钱丢了,丢你口袋里了吧!丢哪里你都得还我!”
“啪”,又是一耳光。
人多了确实什么事都容易有,好些人喜欢赶集就是因为这类的热闹实在不少,错过了也就失去了茶余饭后的谈资,哪怕回到家后从自己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