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至正十四年,公元1354年,天下大乱,烽火连天,元朝气数渐衰,四方豪杰并起,皆欲在这乱世之中割据一方,成就那称王称霸之业。百姓们则深陷水深火热之中,流离失所,田园荒芜,如那风中飘絮,在这兵荒马乱里苦苦挣扎,不知何时才能盼来太平之日。而在那江淮之地,高邮城成了一处风云汇聚之所,张士诚占据此地,势力渐长,隐隐有了与元廷分庭抗礼之势,这自然引得元朝统治者大为光火,决意要派大军征伐,欲将这股叛逆之火扑灭,以彰显元廷之威,稳固那摇摇欲坠的统治根基。
《元史·脱脱传》记载:“十四年,张士诚据高邮,屡招谕之,不降。诏脱脱总制诸王诸省军讨之,黜陟予夺一切庶政,悉听便宜行事;省台院部诸司,听选官属从行,禀受节制。师行,次济宁,时方盛暑,驱迫将士北行,劳苦不胜,在道多逃亡。脱脱遣吏督率军士,所过州县,辄以供帐为辞,困辱州县官,于是有司皆丧气。及屯军高邮,辛未,分遣兵平六合,贼势大蹙。俄有诏罪其老师费财,以河南行省左丞相太不花、中书平章政事月阔察儿、知枢密院事雪雪代将其兵,削其官爵,安置淮安。”脱脱此番率大军征高邮张士诚,本是踌躇满志,欲一举荡平贼寇,却未曾想,其间变数丛生,最终落得个半途而废的下场,而这一场征伐,也对当时的天下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仿佛是在那乱世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巨石,激起千层浪,让各方势力的走向更加扑朔迷离。
我叫刘福生,本是高邮城里一个普普通通的铁匠,平日里就在那铁匠铺子中,抡着大锤,敲打着铁块,打造些农具、兵器,靠着这门手艺,勉强维持一家老小的温饱。这脱脱率大军征高邮张士诚之事,起初我只当作是那达官贵人们争权夺利的事儿,觉得和我这整日与炉火、铁块打交道的铁匠没多大干系,可未曾想,战火很快就烧到了家门口,我也身不由己地被卷入了这波澜壮阔的历史洪流之中,经历了诸多悲欢离合,见识了那乱世里的众生百态,心中满是感慨与无奈。
起初,城里就开始有了风声,说元朝的大军要来征讨高邮了,而且还是那赫赫有名的脱脱领兵。一时间,城里的百姓们都人心惶惶,大街小巷都聚满了人,大家交头接耳,神色间满是担忧与恐惧。
一日,我在铁匠铺子里忙活,隔壁的王掌柜凑过来,压低声音对我说:“福生啊,听说那脱脱的大军就要来了,这可如何是好啊?咱这小小的高邮城,能扛得住那么多兵将的攻打吗?”
我停下手中的活计,无奈地叹了口气,回道:“王掌柜,咱这小老百姓能有啥办法,只能听天由命了,但愿这城里的守军能守住吧,不然咱这日子可就没法过了呀。”
而在脱脱的大军之中,也是一片忙碌景象。脱脱端坐在帅帐之中,目光炯炯,神色严肃,对着麾下众将部署着作战计划。
脱脱沉声道:“诸位将军,此次征讨高邮张士诚,关乎朝廷威严,务必全力以赴,不可有丝毫懈怠。那张士诚虽占据高邮,但其不过是草寇出身,我等大军一到,定要让他知道朝廷的厉害,速战速决,拿下高邮城!”
众将齐声应道:“谨遵丞相之命!”
其中一位将领站出来说道:“丞相,听闻高邮城虽不大,但城防颇为坚固,那张士诚手下也有一帮能征善战之人,我等还需小心应对才是。”
脱脱微微点头,说道:“所言极是,故而我等要先摸清城中虚实,再行攻城之策,切不可莽撞行事。”
随后,大军便朝着高邮进发了。一路上,由于正值盛暑,士兵们顶着烈日行军,叫苦不迭,不少人耐不住酷热和疲惫,纷纷逃亡。脱脱见状,心中恼怒,严令手下官吏督促士兵继续前行,可这却也引得沿途州县官员怨声载道,因为大军所过之处,常以供应营帐等物资为由,对州县官百般刁难,搞得是一片乌烟瘴气。
我有个远房侄子,名叫李二郎,在脱脱的军队里当个小兵。一日,他趁着队伍停歇之时,偷偷给我来了封信,信里满是抱怨,说这行军之苦实在难熬,那当官的又凶巴巴的,稍不如意就打骂士卒,他都后悔来当兵了,可现在也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跟着走,盼着打完仗能早点回家。
我看着信,心里很是担忧,想着二郎这孩子从小没吃过什么苦,如今却在这军中遭罪,也不知道能不能平安熬过这一场仗。
当脱脱的大军终于来到高邮城下,扎下营寨后,那场面甚是壮观,营帐连绵,军旗招展,一眼望去,仿佛一片钢铁的丛林。
高邮城内的张士诚听闻脱脱大军压境,心中也不免有些紧张,赶忙召集手下的将领们商议对策。
张士诚皱着眉头说道:“诸位兄弟,那脱脱可是元朝的名将,如今带着大军来攻打咱们,这形势可不妙啊,大家都说说,咱们该如何应对?”
手下一员猛将站出来说道:“大哥,咱别怕他们,咱高邮城城墙坚固,粮草也还算充足,只要咱们坚守不出,那脱脱的大军远道而来,耗也能耗死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