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国的事对唐森当然不过随手为之,他始终着眼于更大的世界,但立足于细微之处。
这日,烈日高悬,大地仿佛被炙烤着。
唐森身着朴素的布衫,头戴斗笠,行走在一片农田之间。
田中的农夫们正辛勤劳作,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
然而,即便如此辛苦,他们的脸上却难掩忧虑之色。
唐森出来游历,见状走上前去,与一位老农攀谈起来。
“老人家,看您满面愁容,可是这庄稼出了什么问题?”唐森和声问道。
老农抬起头,看了看唐森,叹着气说:“唉,这位大师,你是不知道啊。
今年这天气时好时坏,庄稼收成怕是要大打折扣,一家人的生计都成问题咯。”
唐森微微皱眉,心中暗自思量。
“朝廷不是推广了杂交粮种吗?我看您这还是原来的,为何不用新的?”
“一来这新东西我们不敢用,二来这地是李员外家的,我们说了也不算啊。”
唐森闻言略一掐算,来到李员外家。
李员外倒是个信佛的,亲自迎出来。
“大师哪里来的,快请进屋。”
唐森直接动用佛法,问道:“为何不用朝廷下发的新作物。”
李员外不自觉说出心里话。
“一是怕产量不够,二是怕产量太多,这些贱农吃饱了就不听我话。”
唐森目光幽幽,并没有直接处罚这个李员外,他知道像李员外一样的人很多。
他直接回了皇宫,跟武则天一商量,当即制定国策,将杂交作物在各地依照情况强行推行,又不能增产的朝廷补贴并下发新的作物。
阳奉阴违不遵守规定的一律严惩,绝不宽容。
有朝廷背书,杂交作物总算推行下去,也杀了一批宁死不改的人。
起初,百姓们对唐森的话半信半疑,等到第二年,粮食数倍增加,大唐朝廷的威望这才暴增。
然而总有些官员喜欢刀尖上跳舞,百姓刚刚吃饱饭,他们就迫不及待地把手伸向百姓,贪污之风大盛。
唐森来到皇宫,神色庄重地对武则天说道:“陛下,如今大唐虽表面繁荣,但吏治不清,贪官污吏横行,百姓怨声载道。
若不加以整治,恐会影响大唐的长治久安。”
武则天听后,面露忧虑之色:“佛祖所言极是,朕也有所耳闻。只是这官场之事错综复杂,不知佛祖有何良策?”
唐森微微闭目,片刻后说道:“陛下,当务之急是要建立严格的监察制度,对官员进行定期考核。
对于那些贪污腐败、欺压百姓的官员,要严惩不贷,绝不姑息,甚至剥皮实草贫僧觉得都不为过。”
武则天点头称是,目光柔和的看向他道:“一切就依佛祖所言,此事就交由狄仁杰负责,朕相信他定能还大唐官场一片清明。”
狄仁杰领命后,迅速展开行动。
他组建了一支公正严明的监察队伍,对各地官员进行明察暗访。
那些平日里作威作福的贪官污吏们纷纷落入法网,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一时间,大唐官场风气焕然一新,百姓们拍手称快。
解决了粮食和吏治问题后,唐森又将目光投向了商业。
他深知,商业的繁荣能够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让百姓的生活更加富足。
于是,唐森建议皇帝广开商路,与周边各国进行贸易往来。
“陛下,大唐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若能广开商路,与各国互通有无,不仅能增加国家的财富,还能增进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
唐森向武则天详细阐述了自己的想法。
武则天听后,眼前一亮:“亲王佛此计甚妙。只是商路开通后,如何管理,如何征税,还需仔细斟酌。”
唐森早已成竹在胸:“陛下,我们可以在商路沿线设立关卡,对过往货物进行严格检查和合理征税。
税收所得可用于修建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进一步促进商业的发展。”
在唐森的精心策划下,大唐的商路逐渐开通。各地的商人纷纷涌入大唐,带来了琳琅满目的商品和先进的技术。
大唐的经济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
短短三年时间,在唐森的努力下,大唐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百姓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对唐森的感激之情也与日俱增。
渐渐地,百姓们开始在家里供奉唐森的画像,将他视为救苦救难的神明,而对诸天神佛的供奉则逐渐减少。
唐森察觉到这种情况后,心中十分不安。他深知,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百姓,而不是为了个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