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行第二天早早就来到章闿之家。
既然已经将宋徽宗的书法真迹公开了,不给章闿之鉴赏,估计要被他骂。
章闿之看到王景行手中的画匣,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微笑,说道:“舍得把宋徽宗的真迹给我看啦?”
王景行听到这话,原本自信满满的神情瞬间一滞,脸上露出大吃一惊的表情,眼睛瞪得圆圆的,下意识地反问:“您老知道啦?”
章闿之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说道:“废话,宋微宗瘦金体书法面世可是大新闻,昨晚钱文墨就给我打电话了。我居然是最后一个知道的,太丢脸了。”
章闿之边说边摇头。
王景行一听,立刻换上一脸讨好的笑容,身子微微前倾,说道:“我也是刚到手的,这样,这幅字就留您这里,您想看到什么时候都行。”
说着,双手恭敬地把画匣递了过去。
章闿之接过画匣,眼睛一下子被画匣的材质吸引住了,忍不住惊叹道:“哎呦,居然是金丝楠木的画匣。这画匣就已经是宝贝了。”
他一边说着,一边用手轻轻抚摸着画匣的表面,感受着那细腻的质感。
“宋徽宗的字,确实配得上这画匣。”王景行笑着回应道,眼神中透露出对这幅书法真迹的自豪。
随后,两人外加章雪晴一起来到书房。
章闿之小心翼翼地打开画匣,轻轻展开宋徽宗的书法。
随着画卷的展开,那独特的瘦金体书法跃然纸上。
章闿之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他的身体微微前倾,凑近画卷,仔细地端详着每一个笔画,嘴里不停地啧啧称奇:“这笔画,这神韵,不愧是宋徽宗的真迹啊,今日真是一饱眼福了。”
他一边看,一边用手在空中比划着,仿佛在模仿宋徽宗写字的动作。
等鉴赏完宋徽宗的书法,章闿之还沉浸在那精妙的书法艺术之中,久久不能回过神来。
这时,王景行从随身的包里拿出一个细长的木盒子,递给章闿之:“ 上次出去,在津门意外得了件宝贝,送给您老。”
章闿之接过木盒,目光落在木盒之上,眉头微微皱起,脸上不由自主地流露出一丝疑惑的神情。
带着满心的好奇,章闿之轻轻地将木盒盖子打开。
只见盒子里摆放着一个透明的密封袋,袋子之中装着的竟然是一根色泽古朴的人参!
章闿之心中暗惊,他走南闯北,见识过无数奇珍异宝,但眼前这根人参依然让他感到十分诧异。
小心翼翼地拿起人参,仔细端详起来。
这根人参的芦碗紧密排列,犹如精致的小碗倒扣其上,芦碗数量众多且间距极小。
这是人参年份久远的重要标志之一,通常每生长一年,就会留下一个芦碗。
参身上的铁线纹更是清晰可见,深深烙印在它的表皮之上,这些铁线纹细密而紧致,环绕着参身,只有生长多年、在特殊环境下历练的人参才会有如此明显的铁线纹。
再看那参须,纤细而修长,上面还点缀着一颗颗宛如珍珠般大小的小点,闪烁着微弱的光芒,这些珍珠疙瘩饱满圆润,是人参在漫长岁月中吸收天地精华的体现。
章闿之越看越是心惊,他的双眼不自觉地瞪大到极致。
按捺不住内心的震惊,脱口而出:“这…… 这难道是传说中的百年野山参?”
站在一旁的王景行看着章闿之如此惊讶的反应,不禁微微一笑,然后轻点了一下头,语气平静地解释道:“其实我也没有拿去专门机构做过鉴定,不过之前我特意上网查找了大量的资料。”
“从芦碗的紧密程度、铁线纹的清晰度以及参须上珍珠疙瘩的饱满度来判断,这根人参的年龄应该在 200 年左右。”
章闿之脸上满是对这棵人参价值的惊叹:“去年首届世界收藏级人参专场拍卖会上,一棵 325 年收藏级野山参拍出了 1000 多万的天价。”
“你这支野山参至少也要500 万以上。”
王景行笑笑,脸上的神情十分真挚,说道:“不是说百年人参可以吊气救命嘛,咱们留着自己用,多少钱也不卖。”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章闿之的关心。
章闿之把人参还给王景行,摆手说道:“这么贵重的东西,我可不能要。”
显然是觉得这份礼物太过贵重。
王景行看了看在一旁乖乖坐着的章雪晴,然后又看向章闿之,真诚地说道:“我们一家人还分那么清楚干嘛。我听雪晴说,上次虽然治好了蛇毒,但你身体一直还比较虚。早晚都要给您老补身体,晚补不如早补。”
章闿之听了王景行这番话,心里挺感动,眼神中闪过一丝温暖。
但还是坚辞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