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三年孝期满了

    刘婶顿住,这村长家的小闺女,还真不错。

    就是还真不知道,他们能不能看上自己家?

    刘婶心里没底,觉得对方很难看上他们家。

    不过话说回来,就算何家不一定看上他们家,她也要去争取一下是不是?不能什么都不争取,就这样放弃了,这不行。

    “行,我改天就找春花问问。”

    “哎,好。”

    刘家两口子把事情说好了,就开始在心里盘算着,若是成亲了,他们能拿出什么来?

    现在他们这里银子什么的,可能也不好使,还是得有一些粮食,一些肉跟皮毛才行。

    仔细想想,虽然生活在这里不方便,但是至少不用担心强盗什么的,这已经比外边很多人强了。

    三月底,山里的积雪已经全都融化了,黑土地也化开了。

    村里的人开始忙活种地了。

    姜绾计划在家里的土地里,种了一半的玉米,一半的稻子。

    “这稻子能活吗?”

    林玉娘问。

    姜绾点了点头,“娘,你忘记了我们老家那边的山上,以前是有旱稻的。”

    旱稻跟水稻同样是稻子,但是米的质量是有点区别的。

    种植的方法也有些区别。

    旱稻就是这样把种子丢地里就好,等着到时候生长出来。

    水稻要求在水田里,对生长环境要求比较高。

    现在姜绾他们村子,还不能引河水建水渠过来种水稻,索性就先种一些旱稻试试。

    其他的人知道姜绾的做法,也纷纷决定拿出一点种子来试试。

    经过了大半年时间的收拾与整理,桃林新村里,很多公共设施也完善了。

    在村口的地方,建起了磨坊,不管是磨玉米,小麦,还是舂稻子,都有石磨了。

    除此之外,村里的每家每户的门口上,还挂着一个号码牌,这是何文强在姜绾的提议之下,给村里的村民们编的户名。

    他们村子肯定会越来越大,人越来越多的,为了方便管理,把院子编个号。

    这样记录在册,只需要翻书一看,就知道村里有多少户人家了,这样更为方便快捷。

    家里的地不算多,人不少,去年跟他们家换盐的人,都先来帮姜绾家种地了。

    所以他们家的地只花了一天的时间就种完了。

    这地种完了之后,就是四月初一了。

    今天是谢衍父母兄长的忌日,也是谢衍守孝满三年的日子。

    姜绾一大早就起来,煮了一只野鸡,煮了一块猪肉,再煮了几颗水煮蛋,从对面林玉娘厨房里,装了十几个白面馒头。

    装满了满满一篮子。

    “娘,我跟夫君出门了,今晚傍晚这样才回来。”

    姜绾昨天就跟林玉娘打了招呼,说今天要干什么去,林玉娘心中有准备。

    “好。”

    “你跟女婿慢点,注意安全。”

    林玉娘说完,又不忘记询问姜绾,“带酒跟杯子了吗?之前准备的纸钱还有吗?”

    “都带了,娘你就放心吧!”

    “好。”

    母女二人说完话,姜绾就与谢衍出了村。

    路上遇到有人询问他们去哪里,姜绾也不隐瞒。

    “今天是夫君家人的忌日,我与夫君去林间墓前祭拜一下家人。”

    “啊,这样啊,那是该去。”

    村民们都认同,“路上小心点啊小绾,春天了,注意蛇虫野兽。”

    “嗯,放心吧婶子,有夫君在不会有事的。”

    姜绾笑着挥了挥手,转身离开了村子。

    小夫妻两人从村里的围墙出门,转身把门关上落了锁。

    “这木头围墙也不是长久之计,现在天气慢慢的变暖了,我们是不是要在木头的后边,用石头砌一堵围墙?”

    姜绾一边往前走,一边询问身边的男人。

    谢衍眸色凝重的摇了摇头,“没有这么多的石头……”

    他们仅有的一些石头,都用来建房子,当房子的墙壁了。

    外边村子的围墙再用石头,就没有那么多的石头了。

    姜绾明白了。

    “那砖呢?我们能不能烧砖?用青砖来做围墙?”

    “若是有砖那自然是更好更结实的,可是我们村的人,谁有烧砖的技术?”

    谢衍反问。

    姜绾……

    这也是一个问题!

    “不对,等一下,姐夫会烧啊!”

    姜绾一下就反应过来了,“你忘记了姐夫以前是在哪里干活的?他以前是在砖窑
新书推荐: 易得我忻 寒领 高武:从班级吊车尾到人族武圣! 那个不婚女怎么找个好男人嫁了? 开局校花妈妈给我当秘书 天蓬新传:从朱刚鬣到天蓬元帅 张夭夭修仙传 梦回春秋当大王 带着古代男友玩转现代:笑不活了 我真是好人我想拯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