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6 突击

    李贽虽不如黄宗羲等人思想先进,他的民本、男女平等思想虽说与常洵长期目标一致,可是短期并不完全一致的。

    为什么呢?因为李贽民本思想确实是社会前进方向,符合历史发展规律也是常洵准备努力的。可他短期内又不可能让此时已经对君权制约很大的内阁制扩大权力,而是要与朱元璋、朱棣一样把权力都掌握在自己手上。

    当然这并非是他的权力欲强,而是大明从朱元璋开始积累了太多的政权架构、政策方针上的弊病靠权力更大的内阁与文官肯定办不成的。

    一方面这些读书人中或限于见识或因为自己的利益,连张居正一个清丈也推行不了,还人一死纷纷反攻倒算人亡政歇,靠他们怎么可能彻底解决诸多弊病?

    如卫所制肯定要改;优免制肯定要改;税赋制肯定要改;商税制肯定要改;海贸政策肯定要改;户籍制肯定要改;官制考试制肯定要改;对科学制要改;对工业制要改;对农业制要改;锦衣卫制要改;军制要改、、、

    要改不仅多还十分重大与关键,其中有一些读书人喜闻乐见的当然只要一句话就可以,可大部分改革乃是损害读书人利益,当然也只是损失狭义上读书人利益的。

    其实后世大部分读书人乃是理科方面的,就是文科生也知道不少理化数生物之类知识,纯文科生罕见。可这时绝大部分乃纯文科生,他们还将纯文科外的知识归于旁门左道、奇技淫巧。

    这就是狭义读书人,可是常洵要普及教育并非是让人人熟读儒家经典。所以这也会受到此时读书人的反对,靠现在掌权狭义读书人还是读傻了的官员推动这样的扩大教育制度怎么可能呢?

    何况常洵还要大力向外移民,不将大明一半人口也会将三分之一人口移居海外。这不可能获得这时的读书人支持的,他们太保守了将移居出去的人视为自甘堕落。

    另外常洵还要推广普通话、简体字、晚婚剪发、优生优育、改革衣饰、消灭家族制、破除迷信、规范宗教、废除独尊儒术、确立文武一体、发展科技等等。

    上述目标靠现在的读书人内阁肯定不可能的,就算是有一些人愿意,特别在一部分从新政策中获益的人上来后会好一些。可这一开始只有常洵亲自铁血推动才可能,到后面一点仍然不能少了他指引方向。

    所以起码二十年常洵才会将权力逐渐放给官僚机构,渐渐向君主立宪制转变。因为那时道路、方向、政体等已经确立,常洵的后人渐渐成为如后世象征皇帝之类就足够了,如日王千年不败乃是幕府帮他顶雷,权大了也会被推翻的。

    所以李贽学术对常洵意义不大的,两人此时的目标有同有异,他这个人已经年老了。之所以会见他主要还是他的追随者比较年轻,中间也有一些思想开化一些可塑性高一些的人。

    他们的层次虽然不高,大部分为举人、秀才、童生,可这样的人常洵也需要。另外常洵也开诚布公地对李贽说了自己必须强势的理由,如清丈之类不强势根本推行不了。

    对此李贽表示理解与支持,知道这个问题不好解决可不解决大明财政日蹙,连军饷也常拖欠会有大麻烦的。于是他愿意动员一些追随者参加常洵的队伍,常洵也同意他在京报宣传一些男女平等,天灾并非是天人感应等内容。

    至于民本思想他可以私下小范围讲课,同时要更多宣传自然科学。当然十年后在京报宣传民本思想也可以,否认君权神授也可以。

    三月底从大员岛过来的干部培训班学员一下控制住了长芦、长淮等盐场。只因他们的到来之前没有一点风声,而且他们乃是从海上登岸,一下控制了盐场及账册与基层管理的官吏,再将上面的官员控制了起来。

    还有因为过来的人多,之前又进行秘密调查,将所有的人控制住外一下接手管理一点也不造成混乱。而且接手第一步就给予盐场灶户提高了‘工资‘,并运来一些廉价日用品。

    所以接手盐场没有一点波折,盐的生产量不降反升。只是来提盐的人只能全部使用盐引,或当场购买盐引也可以,贩盐的资格不再要求了。

    另外就是改造盐场与新开辟盐场进行晒盐生产,只是晒盐技术上不困难,可也是需要不小投资与时间的,因此煮盐不可能停产甚至是不可以减少。

    好在这方面给灶户提高收入与提供廉价生活物资后灶户生活水平上升不少,生产积极性大了很多一下对常洵接权后的施政十分拥护了。

    如此迅雷不及掩耳将盐场完全接收让盐商、相关官员都无法可想,而且盐的供应量又不短缺欲找反对的借口也没有。特别是大家看到晒盐的高质量,京城盐改后盐价在质量更好基础上还低了三分之一,对常洵接收盐场根本不可能有反对意见。

    而且这时没有盐引也可以买到盐,那些盐商欲反对与破坏也很困难。因为不少人看到了机会也开始投入这个产业,毕竟盐场这时以十五文价格要多少都可以。

    
新书推荐: 柳条胡同之谁是小嘎么? 昭春意 我建好了地府,你跟我说这是洪荒 我体内有一群小弟 仙途逆旅之风逸传奇 月游洪荒 重生猛男系统,你却成了学霸? 从剑术大师开始的诡秘异世界生活 扑街十本,我把系统逼疯了 第n次遇见我的人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