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杀 > 第三百〇七章 似懂非懂

第三百〇七章 似懂非懂

    在昏暗的天色中,章旷带着随从走进了成都城。

    刚一进城,首先吸引他注意力的是道路正中间的那条黄线。

    这条黄线在章旷出城前开始了全城范围内施工。

    有的地方是把路中间的石块切割后取走然后代之以黄色瓦片,有的地方则是用黄色的漆直接刷出来的,目的是要将车辆分成左右行驶,而不允许按从前的习惯大多在中间行驶。

    同时,也提醒无论人和车都要养成靠右通行的习惯。

    对于这条黄线的作用,章旷大概能理解到这也许会减少两个对向而来坐车或者坐轿的贵人彼此谁也不想相让产生的矛盾。

    史书上有关名人们这样的记述可不少!

    但章旷还是不太明白其必要性。

    就像这条黄线在后来时空的本名“琼·玛卡若线”开始不被理解一样。

    琼·玛卡若线,是以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女外科医生琼·玛卡若的名字命名的。

    由于她在日常工作中看到太多因车祸受伤的患者,加上1917年她自己在公路上驾车行驶时与一辆对行而来的货车发生了碰撞并受了一点轻伤,琼·玛卡诺于是决定为减少车祸做点什么。

    在思考过程中,她注意到驾驶员总喜欢靠公路的中间行驶,正是这个偏好让汽车相撞的可能大大增加。于是一个念头闪现在她脑海里:可以在公路中间画一条醒目的线,让不同方向行驶的车辆各行驶在线的一侧。

    但当她把自己的想法提供给有关部门时,却遭到了冷漠和拒绝,没人觉得汽车在公路上跑还用画什么线。

    琼·玛卡诺不停地向有关部门呼吁,经过七年坚持不懈的努力,1924年内布拉斯加州的公路管理委员会终于同意在一条99号的高速公路上做试验,试验的结果是该州的所有公路都画上了“琼·玛卡若线“,并以此为荣。

    不过在通行方向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右侧通行,但也有很多国家是左侧通行。

    这个原则起源要远远早于汽车的诞生。

    有一种说法是以前很多英国人有佩剑的习惯,而且因为“右撇子”比较多,所以把剑都佩在左侧,以方便拔剑。这样靠左侧通行,佩剑就不会碰到迎面的人。

    另一种说法则是,在以马为主要交通工具时,人们上下马都是在左边的,所以经常会在马的左边放一些石头什么的方便上马。这样一来,靠左行驶的时候上马就可以直接走了,很方便,也很安全。

    由于英国的殖民地遍布全球,这些国家和地区就基本都是左侧通行,比如香港。

    而右侧通行则源于法国,源于马车大量使用的需要。多匹马共同拉的车上,车夫通常坐在左面。右侧通行可以让车夫看到整个路面,减小盲区,和今天的汽车一个道理。

    李平当然要选择右侧通行。

    而且他这个时候搞黄线显然也不是为了减少车祸,更多的本意还是为了通过醒目的提醒方式来促使人们更快的养成靠右通行习惯,以提升通行效率。

    章旷当然不可能被告之后世靠一侧通行的历史,他对李平无数这样的稀奇古怪做法十分不解,也想不明白李平哪里来的这么多与惯常完全迥异甚至有的根本就是离经叛道的想法。

    离开几天了,章旷决定先不急着回府邸休息,而是先在城中转一转,看看这几天李平又搞出了什么新的幺蛾子。

    成都城的城门虽然会在天黑后关闭,但城中却并不实行宵禁,甚至整个夜晚都继续允许人们自由活,这也是李平的另类之一。

    据说等再过一段时间,李平还打算把关闭城门的措施也取消。

    虽说中国历朝历代大多是搞宵禁的,但也有不搞宵禁的,比如晚唐的一些时候和两宋的大多数时候。

    但那是特定的历史时期,而且也不可能是在战争时期。

    也不知道李平是太自信,还是傻大胆儿。

    但不管怎样,除了安全的忧虑之外,章旷现在感到很方便,城中的军民肯定也很方便。

    尤其是当天已经基本完全黑下去时,路上往来的军民仍然很多。

    他们有的行色匆匆,有的悠然自得。

    而为了照顾路人,大的道路两旁还正在被人点起一盏盏灯笼。

    尽管现在还没有商业活动,也没有酒楼茶肆,但还是让人感到了一丝繁华的味道,也增添了很多期许。

    很快,一个绿色装扮的沿街楼宇映入章旷的眼帘。

    尽管这之前大概是酒楼或者茶馆之类的不大楼宇目前在闭门状态,但门前通红的灯笼上那“邮局”二字和被几排灯笼照映下的绿色门脸还是十分醒目。

    章旷知道这是隶属于保障营总理府的一个新成立部门,主要解决普通人的通信和寄送包裹服务。

    章旷目前还没有使用过这一服
新书推荐: 停不了的爱 开局混沌剑体,一剑独尊 碟战,我能分辨日碟 靠靠靠靠!是谁给孙悟空系统的? 在西游世界当发明大王 末世,我的庇护所都是女队员 在银魂以一人之力挑战整个世界 疯了吧,这就是一般家庭 安哥拉风云2009 时空边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