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寺只有一位姓姜的理正,名叫姜咏,宣政九年的榜眼,那年春闱,以行赏忠厚之至论命题,姜咏妙手文章技惊四座。
本以为这名新科榜眼前程无量,可他为人古板,不善交际,痛恨官场风气,结果在国子监当了几年博士之后,发落到大理寺当一名六品理正,这一呆,就是十三年之久。要不是杜斯通重用大理寺,几乎都忘了这名才华横溢的榜眼。
姜咏不贪财,不好色,不攀附权贵,不结党营私,这些年办理的大案要案,无一纰漏,百姓们喊他姜青天,同僚却嘲笑他为姜木头。
姜咏唯一的爱好,就是写字,无论有多忙,每天写够万字才肯罢休,一手古碑大巧不工,在文人墨客中颇受敬重。
年过半百的姜咏白鬓灰丝,已有了老态,来到书案,焚香,净手,收心,研墨,当提起笔那一刻,万般烦愁无影无踪。
才写下持心若水四个字,姜咏突然听到身后有人说道:“姜大人。”
姜咏手腕一抖,几滴墨迹落入白纸,回过头,见到一名文质彬彬的中年男子。
姜咏赶忙放下笔,抱拳道:“萧总管。”
来人是萧文睿府中大总管,曾来家中送过几次衣物酒肉,姜咏做官做的两袖清风,仅凭俸禄维持家中开支用度,一家十余口人,早已捉襟见肘,当初给他亲笔入册的萧文睿,当过国子祭酒,两人同在国子监任职,以老师学生相处,萧文睿爱才惜才,对这名刚正不阿的晚辈极为照顾,逢年过节,常常送些被褥新衣,恩情不大,却令姜咏感激涕零。
萧总管回礼后,低声道:“非常之时,只好走非常之路,没从正门进,请姜大人莫怪。”
姜咏当然知道非常之时的意思,点头道:“我懂。”
然后问道:“萧总管半夜前来,所为何事?”
萧总管含笑不语。
大冢宰萧文睿桃李满天下,能和他攀上交情的却寥寥无几,近些日子流传最广的,是认了李桃歌这个干孙子。
姜咏聪明,不用提醒就明白,“是那两员武将的案子?”
萧总管笑道:“老爷给您捎三句话,能说的说,想说的说,敢说的说,只是想问问为何抓他们,若是为难,姜大人就当我没来过。”
姜咏皱起眉头。
他秉公执法,铁面无私,曾经将一名皇家外戚送入大牢,谁的面子都不给。
可萧文睿不是外人,是将他带入仕途的老师,是他的恩人,从来没有求于自己,今夜派大总管亲至,一个字不说,姜咏自己良心都过不去,何况萧文睿又没让他乱判,仅是询问而已,这点人情再不给,那和畜生有啥区别。
斟酌一阵,姜咏轻声道:“按照大宁律,那两员武将犯的是死罪。”
萧总管静待下文。
姜咏将门关严,缓缓说道:“李楚原来叫做楚老大,是青瓷镇马匪,李凤原来叫做千里凤,同样是青瓷镇马匪,这二人各率一伙盗匪,在当地为非作歹十余年,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沾有几百条人命。前天,他们的手下在街中与人械斗,永宁府将人拿了,审讯之后,才得知这些马匪的行径,于是邱大人令我将这二人抓到大理寺,准备定案严处。”
萧总管行礼道:“多谢。”
姜咏问道:“恩师可有别的交待?”
萧总管摇了摇头,“老爷了解你的为人,最烦徇私枉法之徒,派我来问问而已,别有其它顾虑。”
姜咏悄然松了一口气。
萧总管笑道:“请姜大人秉公执法。”
姜咏作揖道:“替我给恩师问安。”
——
——
萧府。
萧总管垂手松肩,将姜咏的话一字不落转述。
萧文睿坐在太师椅中,看起来昏昏欲睡。
李桃歌攥着双拳,脸色阴沉。
许久之后,萧文睿突然说道:“对方是冲着你们李家来的。”
李桃歌拧起眉头嗯了一声。
萧文睿轻声道:“从拿人到口供再将两名武官收押,用了不到三日,期间还有授勋的一日,有备而来啊。这一招甚是阴毒,授勋之后,趁着声望鼎盛之际,清算旧账,将你们的功劳化为乌有,再背上与马匪勾结的骂名,一传十,十传百,难免牵连到李氏相府。”
李桃歌沉声道:“李凤和李楚的过往,我清清楚楚,他们想在大漠安身,必须要心狠手辣,有过劫富济贫,杀过恶霸马匪,也杀过百姓,既然投靠了朝廷,肯在平叛中出力,旧事既往不咎,何须再拿出来重提,那人的口供,十有八九是栽赃诬陷。”
萧文睿笑了笑,说道:“又犯傻了,无论恶霸或是马匪,只要不是官身,或者是朝廷通缉要犯,都要算做平民,以法治天下,就是这么个道理。”
李桃歌询问道:“萧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