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玄冷笑一声,道:“父皇,你若是执意如此,那儿臣也只好采取一些必要的手段了。”
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冰冷的寒意,让李渊不禁打了个寒战。
他深知李玄的实力和手段,若是真的逼急了,恐怕会做出什么可怕的事情来。
然而,李渊毕竟是一国之君,他绝不会轻易屈服于李玄的威胁。
他深吸了一口气,努力平复自己的情绪,然后沉声说道:“李玄,你记住,朕是大唐的皇帝,朕的江山社稷不是你可以轻易动摇的。
你若是有什么不轨之心,朕绝不会放过你!”
面对李渊的怒骂,李玄并未露出丝毫的慌乱或愤怒,反而显得异常淡定。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有所和缓:“父皇,如今形势已经明朗,长安城已被二哥控制,太子和李元吉的人马也已经投降,太极宫更是被儿臣控制。
儿臣并非是要威胁父皇,只是希望父皇能够看清形势,做出明智的选择。”
他微微一顿,目光直视着李渊,继续道:“父皇若不愿意配合,恐怕后果会很严重。
儿臣不想看到皇室内部继续自相残杀,更不想看到大唐的江山社稷因此动荡不安。
所以,儿臣恳请父皇,为了大唐的未来,为了天下的百姓,能够放下心中的成见和怒火,让二哥治理这个国家。”
李玄的声音虽然平静,但话语中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定和决心。
他深知,要想让李渊接受这个现实并不容易,但他仍然愿意尝试去说服他。
“父皇,请听儿臣一句劝。”李玄再次说道,“好好的做你的太上皇,好好的安享晚年。
大唐的天下若让二哥来管治,必定更加富强。
这是为了大唐的未来,也是为了父皇你自己的福祉。”
李渊的嘴角紧绷,眼中闪烁着复杂的情绪,他陷入了深深的沉默。
寝殿内,气氛瞬间变得凝重,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
过了片刻,他缓缓抬起头,目光直视着前方的虚空,仿佛在寻找答案,又似在回忆过往。
终于,他开口了,声音带着一丝疑惑与深沉:“以你的才智与武勇,本也具备担当储君的资格,为何你始终推举二郎来继承这储君之位?”
李渊这话,如同投入湖中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
李渊的言下之意,不仅透露出他对李玄实力的认可,更透露出他对李玄一直以来的推举李二为储君的行为的疑惑。
他想知道,李玄到底是为了什么而一直选择支持李二。
更深一层的意味,李渊也是在试探和分化李玄与李二之间的关系。
他清楚,如果李玄真的有意争夺储君之位,那么自己这句话可能会引发他们之间的裂痕。
而如果李玄真的如他所言,只是真心辅佐李二,那么这句话也不过是加深了他们之间的信任与默契。
李渊心中真正的想法,却被李玄听得出来。
李玄轻轻地干咳一声,似乎在寻找合适的言辞,然后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几分坚定与深沉:“父皇,因为历史选择了二哥。
这是命运的安排,也是历史的轨迹。
二哥具有非凡的才能和领导能力,他才是最适合继承皇位的人选。
儿臣虽然也有一颗为国为民的心,但深知自己能力有限,无法与二哥相提并论。”
他直了直身子,继续说道:“儿臣不愿意破坏历史,更不想改变历史。
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任何人为的干预都可能带来不可预知的后果。
儿臣只愿顺从历史的选择,尽己所能地辅佐二哥,共同为大唐的繁荣富强而努力。”
李渊听着李玄的话,眉头不禁皱了起来。
他沉思片刻,缓缓开口:“历史的选择?”
李玄点了点头:“正是如此,父皇。
要父皇退位让贤,也是历史的选择。
以父皇的智慧和胸怀,最终会遵从这历史的选择。
您深知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理应将皇位让给更有能力的人来继承,以免继续发生宫廷流血的事情。”
李渊又默然片刻,似乎在思考李玄的话。
他并不信什么历史的选择,他只是觉得如今李玄和李二都站在了同一阵线,李建成和李元吉也死了,也就意味着大唐的实际权力已经落在李玄和李二的手上。
他们这两兄弟联手起来,在大唐已经没有敌手。
若自己不退位让贤,恐怕只能身首异处。
罢了,事到如今,已经没有别的选择。
最终,他轻轻叹了口气,说道:“或许你说得对,朕确实应该顺应历史的选择。
只是,朕心中仍有诸多不舍和担忧啊。”
李玄闻言,心中不禁一紧。
他知道,要让父皇完全放下心中的顾虑并不容易。
“父皇放心,父皇退位让贤之后,儿臣保证,绝对会让父皇功成身退,安享晚年。”李玄语气坚定道。
李渊无可奈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