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皇二年,大皇帝刘景颁布诏令。
今天下已平,四海已定,各州归治,郡县畅通。
开皇元年,朝廷进行了大力的官吏考核,以及严酷的淘汰制度。
一时间,朝堂风起云涌,大批大批的官员,被都御史贾诩带着御史、监察使,一个一个,仿佛下饺子一般的拉下马来。
大汉地方官吏结构,来了个从头至尾的大换血。
关键是刘景没人了,手里没有替补,一时朝廷对于贾诩行事,议论不止,纷纷上书,求刘景暂缓官吏净化政策。
好在刘景想起了历史上曹操的做法,曹操是下的求贤令。
但是作为皇帝,要考虑的就多了。
求贤令是好的,但是不能就这么直接的丢出去,不太合时宜。
刘景夜里派人偷偷将贾诩召来殿内。
“文和,朕准备来一次,才学大摸底。”
“才学大摸底?”
贾诩来回奔波旬月,本就有些疲惫。
这次被刘景突发奇想的一个才学大摸底,给干的摸不着头脑。
“对。”
“臣,愿闻其详。”
“才学大摸底,就是朕为了应对,朝廷官吏问题,而准备的另一手准备。”
“现在朝廷在凉州冀县、狄道、武威,司隶的长安、宜阳、雒阳、河南、河内,益州的成都、南郑、上庸。”
“一共设立了11座大学,但是今年才刚刚起步,连学生都大猫小猫三两只,想要朕自己培养,很难做到反哺朝廷。”
“所以我们这样,给全国各州郡,不,各郡县下达圣谕。”
“命令当地官府昭告天下黎庶,凡有一技之长者,均可入宜阳,参加朝廷举办的文科、工科、武科、杂科,四项选拔,对外,便称为恩科吧。”
“文科就考察法律、时务、农桑、畜牧、算学等。”
“工科就比较杂了,不论是木工、土工、石工、机关术...但凡有利于朝堂,有利于国家发展,黎庶安定的,都可以为他们带来成绩,朕会给他们最好的待遇,最好的社会地位,以及大汉天工院的职务。”
“武科则是朕用来选拔基层以及中层军中干吏的,所以除了武艺、箭术,还有兵法,实战模拟等。”
...
“首先是初试,通过初试的,休整一旬,接着参与复试,通过复试的,成为大汉朝廷的候补官吏。”
“复试之后,是堂试,朕会派出朝中重臣作为主考官吏,同时朕也会参与其中,亲自出题,选出优秀的百人,乃至二百人。”
“通过堂试的,直接成为大汉朝正式官身。”
“最后选出最优异的三十人,参加最后的殿试,由朕亲自担任主考官,殿试第一,为大汉科考状元,赐府邸一座,美玉一双,钱百贯,粮3000斛,御马游行,府衙采花,环绕宜阳。”
“第二名为大汉科考榜眼,同样府邸一座,赐钱百贯,粮3000斛,御马游行,府衙采花,环绕宜阳。”
“第三名为探花...”
“这一等,上金榜,每年只选择三人。”
“第二等上甲榜,赐进士出身,名额为十个。”
“第三等乙榜,赐同进士出身。”
...
“陛下学究天人,真乃神人也!”
贾诩眼睛明亮,躬身再拜。
...
很快,诏令下而天下动。
荆州,文儒氛围浓郁,人口众多,钟灵秀美。
一处山岗,几位青年,看着为首一人高声诵读,开皇圣令。
激动之色溢于言表。
“陛下真千古圣君,如今天下平复,正是我朝用人之际,身为陛下所言,新时代的读书人,怎么能对天下苦难视而不见。”
“我等当即刻启程,前往北都宜阳,参与科考,以此生绝学,报效朝廷。”
“学成文武艺,货卖帝王家,马兄所言极是,同去同去。”
...
冀州,一处村落。
鸟语花香,炊烟袅袅。
“人之初,性本善...”
待到合下书籍,国字脸中年男子淡淡说道:“此乃当今陛下所着,尔等当勤学,日日勉励之。”
“下课。”
男子抬头望天:“陛下声明,为天下贫寒学子,找了一条上升之路啊。”
“如今圣天子在朝,田某人,要出山了。”
同在冀州的一个文质彬彬的中年人,也眼怀向往。
“沮某,也去和天下英才叨扰一番,还要拜见天子。”
...
淮泗。
“祖母,如今陛下年少有为,圣主之相,显露无疑,孙儿也算是自幼习文,略知剑法...”
老夫人温和的看着面前这憨厚青年。
“去吧,天子在朝,为人臣者,满腹经纶,怎能自扫于荒野。”
“既然今日前行,老妇便提前为你起个表字吧。”
青年恭敬地弯下身子:“请祖母赐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