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机会究竟在哪里呢?李华到现在都还被拘捕着,为师实在是不敢确定他到底会不会把咱们太平道准备起事的具体时间给吐露出去。在此之前,一直都是我们隐藏于暗处,而敌人则暴露在明面之上。可一旦这个重要的消息有所泄露,那么双方之间的攻守态势可就要彻底发生转变,又怎么能称得上是机会呢?”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担忧,紧紧盯着武文彬,似乎想要从他那里找到答案,他深知这个问题的答案关乎着太平道的生死存亡。
看到师父如此担忧和困惑,武文彬却是轻轻一笑,胸有成竹地开始向张角分析起来:
“师父您先别急嘛。其实呢,此前咱们一直都在暗自揣测李华的突然失踪极有可能意味着我们起事时间的秘密已经遭到了泄露。然而,就现今的状况而言,依弟子之见,李华大概率并未开口泄密!要不然的话,为何青州那边要费这么大周章地将他押解至冀州刺史府呢?按常理来说,如果他们真的掌握了确凿的证据以及关键信息,完全可以直接出动大军前来围剿咱们,或者干脆将此事呈报给朝廷即可,何必多此一举呢?所以,从这点上来推断,李华应该还是守口如瓶的。
只要他没有泄露机密,那对于我们来说,这不正是一个绝佳的转机吗?”
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试图让张角更加清晰地理解他的思路。
他的眼神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他坚信自己的判断,只要李华还没有开口,他们就还有机会。
听到武文彬这番鞭辟入里的分析后,张角不禁陷入了沉思之中。
他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脑海中不断思索着武文彬所说的话。
他回忆起太平道这些年的发展历程,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和挑战,从最初的几个人传道,到如今拥有众多教众和据点,其中的艰难只有他自己清楚。
如今好不容易有了一定的基础,绝不能因为这次危机而功亏一篑。
须臾,他微微颔首,表示认同这其中蕴含的道理。
然而,心中的疑虑并未完全消散,于是他紧接着追问道:
“即便目前消息尚未走漏风声,可李华仍被扣押在敌方手中,谁也无法保证他是否会吐露实情。那么,我们究竟还有何胜算可言?”
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和迷茫,期待着武文彬能给出一个满意的答案,他渴望从武文彬那里得到一丝希望,一丝能够带领太平道走出困境的希望。
武文彬郑重地点了点头,似乎早已料到张角会有此一问。
他稍作停顿,整理了一下思绪,随后不紧不慢地开口回答道:
“诚然,我们的确难以笃定李华最终会不会向敌人供出实情。但关键在于,只要能够确认当下朝廷对我太平道具体的起事日期尚一无所知,那局势于我们而言,依旧存在着巨大的转机与操作空间!”
言罢,他见张角正欲再度发问,连忙摆了摆手示意其先不要打断自己,接着又滔滔不绝地讲了下去。
“现今,我军已成功攻克巨鹿郡,总算拥有了一定程度的战斗力。不过,如果我们趁热打铁,一举夺下整个冀州地区呢?要知道,冀州乃是富饶之地,物资充盈、人口众多。而且,我太平道在此地根基深厚、民心所向,一旦我们登高一呼,必定应者云集。届时,以一州之强大实力作为后盾,再结合我们预先安插在洛阳以及天下各个角落的暗桩内应,待到起事之日来临之际,必然犹如雷霆万钧之势,迅速横扫整个大汉江山!”
说到此处,武文彬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双手挥舞着,仿佛已经看到了太平道崛起、改朝换代的辉煌场景。
他的心中充满了豪情壮志,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然而,就在武文彬话音刚落之际,张角那颗本就躁动的心瞬间像是被点燃了一般,熊熊燃烧起来。
遥想当初,根据他们精心策划的方案,决定于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这一特殊时刻揭竿而起,以响应那句震撼人心的口号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如此一来,便能占据天时、地利与人和之优势,想必那时起义成功的几率将会大大提升。
可是,这终究只是张角等人心目中美好的设想而已。
且不论在整个行动过程当中是否会横生枝节、突发各种意想不到的状况;
即便是所有环节皆进展顺利、万无一失,仅凭着他们这群出身低微、毫无背景可言,甚至连一个顶尖谋士都未曾拥有过的农民军,想要与强大的大汉正规军正面交锋并取得胜利,其结果实在难以预料。
张角深知农民军的弱点,缺乏训练、装备简陋,在面对训练有素的朝廷军队时,往往处于劣势,他曾无数次在梦中梦到太平道的起义军被朝廷军队无情地镇压,醒来后冷汗湿透了衣衫。
不过此时此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