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个广场上是傣族、黎族、傈僳族的建筑风格。傣族建筑主要体现为干栏式建筑,建筑特色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包括气候、地形、建筑材料等因素。在河谷坝区,由于炎热、潮湿、多雨、竹木繁茂的生态环境,傣族居民建筑主要以“干栏”(俗称竹楼)为主。这种建筑上下两层,以木、竹做桩、楼板、墙壁,房顶覆以茅草、瓦块,上层住人,下层养家畜、堆放农具杂物等。整座建筑空间是从一楼到二楼,一楼和二楼之间,用竹子或木板做成墙壁或搭成楼板隔开,分成了上下楼和住房。随着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一些地方开始以混凝土砖瓦结构代替竹木结构,但仍保留“干栏”的形式或人字形屋帽的外形,因而仍习惯称呼它为“竹楼”。
傣族建筑还包括厚重结实的平顶土掌房,是用土木质结构,分为两层,一楼住人,二楼堆放粮食和杂物,还专门为牲畜修建圈子。土墙有两层,厚三尺左右,能起到冬暖夏凉的独特的功效。佛寺建筑是信仰小乘佛教的傣族人,专门修建的一种佛寺,屋檐错落多层重叠,房顶多为平面,用青瓦覆盖等样式建筑为主。由大殿、僧舍和鼓房等修建组成。中心佛寺外加一座戒堂、一座藏经楼、一座佛塔。主殿外观一般是单檐或重檐歇山式屋顶,也有悬山式屋顶、多角或亚字形重檐歇山式屋顶。房顶坡面进行一至两次跌落后,有两层或上中下三层的单面坡或三面坡,还有五面坡的,坡面的多少和佛寺的地位息息相关,级别越高,坡面越多。屋面按纵向分为两段式或三段式或五段式,以中间最高,使寺院屋面呈现出多层错落,既美观而又神秘庄严。
傣族的特色食品有“剁生”:主要特点是使用刀将食材剁成细末或细条,加入各种佐料进行调味。主材是用筋少肉嫩的生牛肉、牛肚、牛肝等食材制作而成的一种生食菜肴。“油炸青苔”是傣族特有的传统美食。傣族人从江河中采集青苔,洗干净后,加工成青苔干片。在食用时,把这些干片剪成小块放入油锅中煎炸至金黄色即可食用。此外,油炸青苔在傣语中被称作“改英”。“香茅草烤鱼”关键是选用香茅草作为香料,这种茅草天然地有一种柠檬香味,具有和胃通气、醒脑提神的功效。制作时,先将鱼洗干净,加上各种佐料,然后裹上香茅草进行烧烤。烤制过程中,使鱼肉与香茅草的香气完美结合,就成了一道独特的美味佳肴。
傣族的“酸笋煮鸡”是傣族的传统名菜,既开胃又排汗。这道菜选用满了一岁的鸡和陈年笋为最佳食材,把鸡肉切成块以后与酸笋、草果、胡椒、砂仁、蒜、姜等配料一同炖煮。使酸笋和鸡肉二者之间产生高度融合,使得汤汁清香、酸饴适口即成。“菠萝饭”是傣族的一种特色美食,具有甜、咸两种口味。甜的菠萝饭通常使用紫糯米制作,经过浸泡和混合菠萝果肉后,再放入菠萝容器内蒸熟。咸的则加入胡萝卜、玉米、青豆、虾仁等食材,与香米饭同炒,无需额外调味。这种饭不仅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维生素和蛋白质,还有助于提高记忆力。“包烧”通常是将肉末或肉丁与香茅草、香葱、油和少许盐混合,然后用芭蕉叶包裹,置于炭灰中慢慢烤熟。其食材有猪肉、鸡肉、鱼和虾等。傣族的特色饮食之一是食花。
傣族人不仅食用野味,还食用多种植物的花。食材有攀枝花、白花和芭蕉花等,这些花经过调料处理后即可食用。这种饮食结构富含高蛋白、高维生素和高碳水化合物,与现代倡导的绿色饮食相符。“蚂蚁蛋”是傣族特色饮食之一。黄蚂蚁生长在树上,其蚁巢由树叶牵连成圆球形。蚂蚁蛋的食法多样,可以凉拌,将蚂蚁蛋用开水烫过,与烧熟的番茄、葱、蒜、香菜、辣椒等混合食用;也可以蒸食,将蚂蚁蛋与葱、姜、蒜、青辣椒拌匀,用芭蕉叶包好蒸熟食用;还可以烧汤,将蚂蚁蛋与番茄、香菜一起煮十分钟即可。傣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和孟连两个自治县,傣族的美食很多,有时间去看看吧。
傣族又称泰族,分布在中国、柬埔寨、泰国等国家。傣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一世纪,史籍中就已经有关于傣族先民的记载。许多学者也认为《蛮书》中记载的“蛮蛮部落”即是西双版纳一带傣族的先民。在元明时期,汉傣两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密切,促进了傣族社会经济的发展。傣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即傣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此外,傣族还使用泰语和老挝语。傣族所用的文字为傣文,有多种方言和文字系统。
傣族的传统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等。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也是最为盛大的节日,象征着“最美好的日子”。傣族妇女的服饰通常为窄袖短衣和筒裙,男子穿无领对襟和长管裤。这种服饰特色体现了傣族的审美和文化传统。傣族男子有纹身的习俗,图案大多是虎、龙等,这既能表示勇敢又能装饰身体。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传统正在逐渐淡化。傣族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宗教。
傣族的传统节目有“泼水节”。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