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暮色如鎏金倾泻,玄武门城楼之上。
李世民玄衣纁裳迎风而立,十二章纹在落日余晖中流转着威仪。
纪由穿着一件粉红色格子衫,头发被吹成斜刘海。
他们二人俯瞰下方如棋盘般规整的128人战舞方阵。
玄甲映日生寒光,画戟指天破层云。
十二面朱底金纹的龙旗猎猎作响,旗缘缀着的青铜铃铎与龟兹乐声共鸣。
鼓槌起落间,左圆右方的军阵倏忽变幻。
前队化鱼丽之阵似银鳞破浪,后列转鹅贯之形如铁翼横空。
执戟武士踏着节拍屈伸进退,刃尖寒芒织就漫天星斗。
每一次突刺都精准对应乐师指尖的弹奏,恰似渭水秋操时万弩齐发的肃杀。
当奏至“四门抉荡”章节,气氛瞬间被推向高潮。
五千名身着黑色铠甲的骑兵,如黑色的洪流般奔腾而出。
马蹄声如雷,滚滚而来。
1三军整齐划一,齐声高呼“万岁——”。
声浪掀起朱雀大街的青石板,震落大雁塔檐角的铜铃。
这是。
秦王破阵乐。
这个世间没有哪个舞曲能像它一样。
如此淋漓尽致地歌颂李世民的赫赫战功。
如此生动地展现大唐的强盛国力。
它不仅仅是一支舞曲,更是大唐的军事精神图腾,是属于大唐的荣耀与辉煌。
下面的文武百官,个个激动得满脸通红,兴奋异常。
纪由觉得这个版本的比现代改编过的更具肃杀之气,鼓点声更重更急。
一曲终了,激昂的旋律仍在空气中回荡,余音袅袅,似不愿消散。
方才还沉浸在磅礴气势中的舞者、骑兵,以及城楼之下的百官,乃至外围的百姓,
整齐划一双膝跪地,
“拜——见——帝——君!”
“拜——见——陛——下!”
高呼层层迭荡。
千官万民叩首的弧度,整整齐齐。
满城灯火在此刻同时燃起,朱雀门至承天门的十里御道,金吾卫持火炬列成蜿蜒火龙。
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在纪由面前展开。
这是属于唐朝特有的庄重与威严。
【翠花:已抄录】
纪由觉得自己参加的宴会都白参加了,他妈的,还是盛世有牌面。
李世民看向纪由,轻声问道:“帝君,在您眼中,世民可算是个合格的帝王?”
纪由知晓李世民这话背后的深意。
李世民虽开创了贞观之治,将大唐带上繁荣昌盛之路,可其上位之路不是很好听。
他曾抹去兄长李建成的诸多贡献,以“隐”字作为谥号,暗示李建成无德无能。
玄武门之变,本是一场血腥的权力角逐。
李世民为了夺取皇位,主动发起政变,亲手弑兄,更是逼父退位。
但在史书与民间的传颂中,这一行为却被巧妙地包装成“天命所归”,仿佛他的所作所为皆是顺应天意。
不仅如此,为了让自己的政变行为更具合理性,李世民还令人虚构李建成的劣迹。
编造出李建成与李元吉“淫乱后宫”的罪名,试图从道德层面将对手彻底击垮,从而合理化自己发动政变的行为。
借助天象谶纬之说,太史局传出“李建成无皇帝命”的言论,利用民众对天象的敬畏,强化自己继位的合法性。
纪由抬眸,目光坦然与李世民对视,“皇位,向来能者居上。”
“皇权至高无上啊。”
权力的漩涡中心,“孝顺”“亲情”这些词汇,在权力下显得不值一提。
“皇帝身负天下重任,要做的是让国家繁荣强大,让百姓富足安乐。”
“在国家层面上,个人德行的瑕疵,相较之下实在是微不足道。”
玄武门之变,作为政治集团为争夺最高权力而展开的内斗。
李世民在胜利之后,并未引发大规模的内战,没有致使国家走向分裂,而是将这场血腥的冲突精准地控制在顶层贵族圈子内部。
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生活并未因这场政变而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他们依旧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追求着自己的生活。
不在乎,不重要。
......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永安宫麟德殿内灯火辉煌。
这座两宫之中规模最为宏大的宴会宫殿,今日首次启用,处处彰显着皇家的威严与奢华。
殿内空间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