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温一战功成,名震天下,东晋朝野沸沸扬扬,都在赞颂他的不世功业,这可是东晋立国以来,第一次胜得如此漂亮,如此不可思议。
北方的石虎也十分震惊,起初听到桓温伐蜀的消息时,石虎的第一反应是出兵东晋,和李势来个前后夹击,好好教训一下不自量力的东晋朝廷。随后听说桓温只带一万人入蜀,石虎的眼睛瞪得又大又圆,“他一定疯了,我派兵3万攻打小小的前凉,还吃了败仗,他竟只带一万人,就敢长驱直入兵强民富的蜀地,简直是以卵击石,白白送死。”
可话又说回来,既然此人只带了一万军队伐蜀,也就是说,东晋的主力部队都在,不宜出兵东晋,还是按照既定计划,先收拾前凉,没了这个后顾之忧再说。
就在这时,传来了桓温胜利的战报,石虎这回惊到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想我石虎,当年在石勒帐下,攻城略地,所向披靡,堪称战神。如今竟被这野小子抢了风头,以一万灭一国,他是真敢想,真敢干,还真干成了,而我石虎,屡派大军,竟拿不下一个小小的前凉。
不能让这小子看扁了,这年4月,石虎下令,再度攻伐前凉。
石虎为什么要攻打前凉?
首先,他倒是想打燕,当然,燕还是其次,他心心念念的头号敌人是东晋,只有灭了东晋,他这个灭了正统的后赵,才能理直气壮地以正朔自居,号令天下,可是从石勒时代起,后赵和东晋打了几十年,谁也奈何不了谁,落了个暂时相安的局面。和邻居燕,从338年起,大仗小仗打了几十仗,没占到半点便宜,反而屡屡吃了亏。石虎总结经验,思路和桓温很像,杮子先捡软的捏,拿前凉先祭刀,恰好这一年,前凉领导人张骏驾崩,幼子张重华即位,孤儿寡母,正好欺负。
战争开始之前,先简要介绍一下前凉的前世今生。说起来,前凉政权和燕一样,也是一个渐进式政权,它的第一任领导人张轨是西晋的凉州刺史,西晋末年,天下分崩,晋室南渡,张轨和晋室之间,被后赵隔开,成了晋室在北方的一块飞地。张轨本人效忠晋室,抗击后赵,在战斗中逐渐扩大地盘,成为一方“诸侯”,他始终心怀晋室,不肯独立称王,以晋臣自居,可到了他的儿子、孙子,就把那个不争气的晋室不放在眼里了,乱世出英雄,王图霸业,此时不图更待何时,于是表面上依然接受晋室的封号,向东晋称臣,但在国境之内都以王称之,歌舞使用为诸侯、宰相专用的六佾(即六行,六列,共计36人),所设置的官职衙门与王者一样,只是稍微变更一下称谓。永和元年时,当时的前凉领导人张骏将全国分为三个州:凉州、河州和沙州,张骏则自称大都督、大将军、代理凉王、管辖三州。
张骏是个有作为的领导,在任期间,从石赵手里窃取了秦陇部分地区,设置武卫、石门、候和、漒川、甘松五个护军,与石勒分境,后战败,转而向石勒称臣,双方之间维系了长约11年的和平。
和后赵暂时达成和平协议后,张骏将目光投向了西域诸小国,派兵远征西域,讨伐鄯善、龟兹等国,将西域诸国收服为前凉的附属国。
对外有辉煌战绩,对内,政治比较清明。有几件事可看出张骏的胸怀和策略。西域长史李柏曾请求攻击叛将赵贞,结果吃了败仗。有关部门要求诛杀李柏,张骏说:“我常常以为汉武帝杀了败将王恢,不如秦穆公释放败将孟明视高明。”于是没有杀李柏;张骏曾想通过严刑峻法来加强统治,参军黄斌提出反对意见,并暗示现行法律没有适用于权贵,张骏当即改容,并提拔黄斌为敦煌太守;有一年,境内饥荒,有人建议将国家粮仓中的粮食赈济灾民,等到秋后回收三倍的粮食,从事阴据劝谏:“古代,西门豹治邺的时候,将国家的粮食存放到老百姓家里。另外一个大臣解扁治东封,国家粮仓里多收了三倍的粮食。魏文侯说:‘西门豹有罪但可赏,解扁有功却应罚。’如今因人饥馑,而要归还三倍粮食,老百姓将会因为归还裘皮而伤及皮肉。”张骏采纳了阴据的意见。
张骏对庞大的石赵始终感到不安,他曾联络晋室,试图与燕一起讨伐石赵,未果。咸康六年(公元340年),那时石虎一再败于慕容氏,前凉对石赵的态度就微妙了起来,派往后赵的使臣也言语傲慢起来,这让石虎很不爽,本欲斩使发兵,又担心头号敌人东晋趁机和凉前后夹击,暂时忍了这口气。
只是,双方的蜜月期算是到头了,此后屡有摩擦,344年4月,为配合庾翼北伐,河州刺史张瓘率兵在三交城(陕西省宝鸡市),将石赵休屠王擢击败,前凉试图从陇西渗透到陇东。
可惜庾翼的北伐因为庾冰的突然去世而夭折,此后,后赵和前凉之间的梁子就更深了。
机会来了,346年5月,张骏病逝,世子张重华,年仅16岁,青葱少年,软弱可欺。石虎大喜,很快命令王擢、凉州刺史麻秋、征西将军孙伏都等袭扰前凉边境。王擢率兵奔袭武街(今甘肃省临洮县南),活捉前凉护军曹权、胡宣,并将那里的七千多民户迁往雍州。